屠海鳴:香港難題不“內卷” 各辟蹊徑求破局-紫荊網

屠海鳴:香港難題不“內卷” 各辟蹊徑求破局

日期:2025-07-31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屠海鳴

“內卷”這個詞彙對於香港來說已經不陌生,因為,越來越多的實例不斷解讀、探詢、剖析“內卷”的內涵。比如,為爭搶有限的顧客,有商家降價促銷,接著,一大批同行跟進,“價格戰”愈演愈烈,最終拉垮了一批商家。又比如,由於產業單一,年輕人就業渠道狹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大家都去學幾個熱門專業,待到學成之後,才發現就業市場已經飽和,只能“降維求職”。

“內卷”不僅出現在經濟領域,民生領域也有。比如,城市人口增加了,城市卻沒有同步擴容,大家都擠在狹小空間裡,“內卷”加劇,“卷”出了高房價,“卷”出了“劏房”和“籠屋”,人們的生活品質持續下降。

“內卷化”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發展階段達到確定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另一種高級模式,從而長期停留在沒有發展的輪回狀態,大家不得不進行惡性競爭。“內卷”的本質是“僧多粥少”,資源不夠用。“內卷”只能使發展在既有水平上變得越來越複雜和無效。

香港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讓“卷不起來”成為常態。因此,需要從營造環境上入手,引導各行各業進行“增活力”的良性競爭,而不是“自殘式”的惡性競爭。

儘管每個行業“內卷”的表現形式不同,但只要看准“內卷”的生成原理,不斷提高自己的段位,進而轉變思維,另辟蹊徑,就會找到“破局”之策。

把“蛋糕”做大,令其“夠分配”

筆者作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經常與本港相關業界的人士溝通交流。最近一年來,金融界人士普遍表示“很忙!”,業務多,心情爽,“忙,並快樂著。”

金融業是香港最大的一塊“蛋糕”,前些年的情形令人堪憂,去年以來,香港的金融形勢喜人。如今,香港管理的資產總額近4萬億美元,近3000家單一家族辦公室在港經營,當中一半以上資產值超過5000萬美元;今年上半年,港股IPO集資額超1000億港元,排名世界第一。金融業這塊“蛋糕”做大了,從業人員有“蛋糕”可分,“內卷”就失去了基礎。

香港金融業的“蛋糕”能做大,不能視為“天降大運”,至少有兩個原因:其一,國際局勢動蕩,香港是個“安全港”。特別是俄烏衝突爆發後,瑞士銀行凍結俄羅斯資產,令許多客戶產生恐慌心理,大量資金流入香港。其二,主動“走出去”,說好“香港故事”。中東產油國“富得流油”,但香港過往重視程度不夠,行政長官李家超就任後,兩次率團出訪中東,之後,多家中東大型企業來港上市。

分析第一條原因,看似香港“被動受益”,其實是積極努力的結果。試想,如果香港“黑暴”肆虐、局勢不穩,投資者就不會選擇香港;國家果斷出手制定實施香港國安法,香港積極維護國家安全,才有了投資者認可的“安全港”。分析第二條原因,更顯示出“主動作為”的重要性,“好酒也怕巷子深”,主動“走出去”,效果自然好。

引發“內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蛋糕太小”,主動去做大“蛋糕”,可有效防止“內卷”。

把“蛋糕”做好,令其“有營養”

零售業是香港的另一塊“蛋糕”。這些年來,備受煎熬。原本以為疫情過後,內地客蜂擁而至,沒想到不僅這樣的場景沒有出現,香港市民反而“北上購物”成潮。去年以來,內地來港遊客逐漸增加,但部分商家卻感嘆“旺丁不旺財!”

“蛋糕”還是那塊“蛋糕”,但現在吸引力不大了,說明顧客的“口味”變了、要求高了,必須把“蛋糕”做得更好,為顧客提供更高“營養價值”。

檢視本港零售業的整體狀況,在移動支付、物流服務、消費場景等方面都與一河之隔的深圳有較大差距。在店鋪位置、空間大小、商品種類不變的前提下,如果“軟件”上有所改善,相信也能吸引部分顧客。“蛋糕”還是那麼大,如果“蛋糕”的品質更好了,也是吸客的亮點。

零售業僅是一例,舉一反三,旅遊、餐飲、酒店、交通運輸等行業均有改進的空間。比如,曾有內地遊客在長假期間來港觀光,本港公共交通嚴重擁堵,使內地旅客“望港興嘆”。有餐飲店“催客讓座”,顧客體驗不佳;還有遊客表示,香港旅遊“除了購物還是購物”,“文化味”不足,深度體驗不夠,等等。

“內卷”屬於小圈子裡的低層次競爭,引發“內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蛋糕”不夠好,如果每個行業的從業者都能放寬視野,多向上、向前、向遠看,把精力投入到提升服務品質上,相信就會“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可有效防止“內卷”。

做新的“蛋糕”,供“多項選擇”

在不少地方,“內卷”往往發生在人頭攢動的地方,看到哪個行業有利可圖,大家一哄而上,你爭我搶;“內卷”也往往出現在沒落的產業上,市場需求不斷萎縮,業界卻視而不見,或雖然看到了危機,卻不願意“棄舊迎新”,仍然去爭搶那個不斷縮水的“蛋糕”。

今年3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主動破除地方保護、市場分割和“內卷式”競爭。從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對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作出重要部署。

香港防止“內卷”需要未雨綢繆、早為之所,防患於未然,在以下三處尋求突破。

其一,進軍新興產業來做新的“蛋糕”。比如,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及發展“低空經濟”,政府還成立了“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加大推進力度。粵港澳大灣區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市場需求旺盛,香港與大灣區城市聯手,以“一盤棋”的思路來謀劃,定會做大“低空經濟”。

其二,透過“產業鏈重構”來做新的“蛋糕”。美墨加協定等區域貿易協議(RTA)使供應鏈區域化,避免了北美區域的“內卷”。比如,汽車業在北美形成“美國設計—墨西哥製造—加拿大銷售”的閉環。其實,香港在“產業鏈重構”上也已起步,“香港研發+深圳製造”已初步成型;未來,可延伸為“香港研發+珠三角製造+香港銷售”,這樣把香港和珠三角的優勢疊加,可為香港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其三,拓展發展空間來做新的“蛋糕”。比如,北部都會區建設,不僅給香港發展創科產業提供了空間,也將提供土地用於建設住宅,化解“住房難”。做好這塊新“蛋糕”,從長遠看,能一舉解決經濟和民生兩個領域的“內卷”問題。

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香港調研時,希望香港憑借自身優勢,主動識變應變求變,打開發展新天地。

墨守成規,勢必“內卷”不止;求變應變,必能出奇出新。社會各界都應站在更高層次認識“內卷”的本質、剖析“內卷”的原理、找到“防卷”的突破口。以變“防卷”,以變升級,以變促興!

(作者係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李博揚 校對:郭孟琦 監製:張晶晶
許正中:熊貓化身“文化使者” 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2025年暑期檔電影票房刷新單日破億最快紀錄
澳門舉行多項慶祝活動迎十五運會倒計時100天
天文台發出黑雨警告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