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肛腸愛鬧脾氣 少碰辛辣和冰鎮!-紫荊網

夏季肛腸愛鬧脾氣 少碰辛辣和冰鎮!

日期:2025-08-01 來源:山西晚報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炎炎夏日,潮濕的空氣與悶熱的天氣結伴而來,肛腸疾病也趁機“作亂”,痔瘡、肛瘻等疾病紛紛進入高發期。有數據顯示,夏季肛腸疾病的發病率比春秋季高出30%,其中痔瘡、肛周膿腫、肛裂等疾病最為常見。很多人疑惑:為什麼天氣一熱,肛腸就容易“鬧脾氣”?當身體出現哪些症狀的時候需要警惕、及時就醫呢?

“不可言說”的痛原因多種多樣

連續3個晚上吃燒烤、喝冰啤酒後,張先生發現自己那“難以言說的痛”又復發了,甚至出現了便血的情況。去醫院後,被診斷為血栓性外痔——這是由於辛辣和酒精刺激導致肛周靜脈叢破裂,血液凝結成塊所致。

“夏季夜晚的燒烤攤、火鍋店總是座無虛席,冰啤酒、麻辣小龍蝦更是不少人的‘解暑標配’,但這些飲食偏好恰恰是肛腸健康的‘隱形殺手’。”說到夏季肛腸疾病高發的原因時,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肛腸二科的主治醫生任彥武表示,辛辣食物中的辣椒素會刺激直腸黏膜,導致黏膜充血水腫,長期食用會讓肛周血管擴張,增加痔瘡發作風險。而冰飲、冰鎮西瓜等生冷食物會使胃腸道蠕動紊亂,引發腹瀉或便祕,腹瀉時腸道頻繁蠕動會磨損直腸黏膜,便祕時排便用力則會加重肛周靜脈叢的壓力。燒烤、油炸食品屬於高脂肪、低纖維食物,容易導致大便乾結,排便時需要更用力,進而誘發肛裂或痔瘡出血。而且,肉類高溫烤制時產生的“苯並芘”(Ⅰ類致癌物)和“雜環胺”,長期攝入可能增加腸道癌變風險,同時也會加重腸道炎性疾病症狀。如果燒烤攤恰好又在路邊,不僅食材易受污染,而且半熟肉類可能含寄生蟲(如旋毛蟲)或致病菌(副溶血弧菌),引發急性腸炎甚至肛周膿腫。

另一方面,高溫天氣下,人體出汗多、水分流失快,腸道內水分減少,糞便乾硬,排便時容易損傷肛管皮膚,誘發或加重肛腸疾病。同時,面對高溫,很多人更願意待在空調房裏,無論是辦公、追劇還是打遊戲,這就導致了“久坐”,甚至動輒久坐數小時。可是,這種“靜態模式”會直接影響肛腸健康。人體久坐時,臀部和會陰部受到持續壓迫,肛周靜脈血液迴流受阻,容易形成靜脈曲張,這正是痔瘡的發病基礎。同時,久坐會使腸道蠕動減慢,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延長,水分被過度吸收,導致大便乾結,進一步增加排便難度。28歲的白領王女士就是典型的例子。最近她總感覺肛門墜脹,偶爾有便血。原來,夏天辦公室空調開得足,王女士每天從上班坐到下班,基本不起來活動。醫生檢查後發現,她患上了內痔,判斷這與她長期久坐導致的肛周血液循環不暢直接相關。

“夏季氣溫高、濕度大,肛周部位容易出汗,形成溫暖潮濕的環境,給細菌、真菌繁殖創造了條件。”任彥武進一步解釋說,這個時候如果不注意局部清潔,細菌可能侵入肛周皮膚或毛囊,引發肛周炎症;若炎症擴散到肛周間隙,還可能形成肛周膿腫。此外,夏季穿緊身褲、牛仔褲的人較多,這類衣物透氣性差,會加重肛周潮濕,進一步增加感染風險。肛周膿腫若治療不及時,可能發展爲肛瘻,治療難度和痛苦都會大幅增加。

這些可能是肛腸疾病的信號

肛腸疾病症狀有時不明顯,有時又容易與其他問題混淆,學會區分“普通不適”和“危險信號”,才能避免延誤治療。任彥武列舉了一些常見但需重視的症狀:便血:痔瘡、肛裂的典型症狀是便血,但兩者略有區別,痔瘡便血通常是鮮紅色,滴血或噴射狀,與大便不混合,便後出血停止;肛裂便血一般量少,伴隨排便時劇烈疼痛(像刀割一樣),便後疼痛會持續一段時間。肛門脫出物:排便時肛門有肉球脫出,便後能自行縮回(輕度痔瘡),或需要用手推回(中度),甚至一直脫出在外(重度),這多是內痔或混合痔的表現。肛周瘙癢:肛周皮膚反覆瘙癢,可能是肛周濕疹(與潮濕、摩擦有關),也可能是肛瘻的分泌物刺激皮膚所致。

如果便血顏色是暗紅色,或大便中混有黏液、膿血,伴隨腹痛、腹瀉、體重下降,要警惕直腸癌、潰瘍性結腸炎等嚴重疾病;當肛門周圍突然出現劇烈疼痛,觸摸有硬塊,伴隨發熱,可能是肛周膿腫;若疼痛反覆發作,肛門旁有小口流膿,可能是肛瘻。

如果短期內出現便祕與腹瀉交替、排便次數明顯增多或減少、大便形狀變細(像鉛筆樣),需及時做腸鏡檢查。這幾種情況,都需要及時就醫。

56歲的趙先生有痔瘡病史,前段時間發現便血次數變多,有時大便中還帶黏液。他覺得是老毛病,就自己買了痔瘡藥塗抹。直到一個月後出現腹痛、體重下降,才去醫院檢查,最終被確診為直腸癌中期。實際上,如果他能在出現異常便血時及時就醫,治療效果會好得多。

“臨床上,有些患者甚至認為只要不痛、不癢、不流膿,就不需要處理,這種錯誤認知很多時候會讓患者錯失最佳治療時機。”任彥武表示,臨床上也有一些常見誤區。例如,有的朋友難以啓齒、羞於就醫,認為“塗藥膏就能好”,殊不知,多數藥膏外用僅能緩解紅腫症狀,無法根治感染,拖延手術會加重病情。也有朋友認為“膿腫破了就不要管”,但倘若患處自行破潰後,可能形成慢性竇道,進而轉變為肛瘻。還有人覺得“手術一定導致失禁”,這種想法也是錯誤的,現代精準手術對括約肌的保護完善,經驗豐富的醫生操作下風險極低。

預防肛腸疾病,做好這幾件事

任彥武表示,肛腸疾病的預防核心是“減少刺激、改善循環、保持清潔”,結合夏季特點,具體可以從幾方面入手:首先是調整飲食,每天保證水分攝入,少量多次飲用,避免一次性猛灌。清晨空腹喝一杯溫水,能刺激腸道蠕動,預防便祕。同時,增加膳食纖維,控制刺激飲食,減少辛辣、油炸、燒烤食物攝入,少吃冰鎮食物,避免空腹喝冰飲。

生活習慣上,建議避免久坐,每坐40-50分鐘,就起身活動5-10分鐘,可以做簡單的提肛運動(收縮肛門,保持3秒後放鬆,重複20次),能促進肛周血液循環。最好能規律排便,避免憋便。排便時不玩手機,控制在5分鐘內,減少肛周壓力。同時保持適度運動,促進腸道蠕動。

另外,要保持肛周“清爽乾淨”,最好每天清洗濕熱的肛門處,勤換內衣褲;注意及時處理“小問題”:如出現輕微便祕時,可通過增加膳食纖維和飲水量緩解,避免長期用瀉藥(可能導致腸道功能紊亂);痔瘡輕度發作時,可外用痔瘡膏、栓劑,並配合溫水坐浴,若2-3天無好轉需及時就醫。對40歲以上人群、有肛腸疾病家族史者、長期便祕或腹瀉者、久坐久站的職業人群(如司機、白領)等,建議每年做一次肛門指檢或腸鏡檢查,尤其是有便血、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時,別因“害羞”或“僥倖”拖延檢查。

倘若不小心患上肛腸疾病也不用過於慌張,在夏季治療肛腸疾病也是有許多優勢的。“夏季人體新陳代謝較快,肉芽組織生長能力強,創口癒合得又快又好。同時夏季穿衣比較單薄,術後也便於進行熏洗治療,方便醫護人員進行治療、換藥、護理。”任彥武強調,一旦出現不適症狀,切勿拖延,一定要及時前往專業的醫院進行檢查,切勿因諱疾忌醫,造成病情加重。“盛夏時節,大家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肛腸,切莫因生活方式的紊亂,給自己帶來健康風險。”

來源:山西晚報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羅懿 校對:馬又清 監製:黎知明
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倒計時100日活動(香港賽區)舉行 周霽出席
“你好!大熊貓”主題藝術展在港舉辦
許正中:熊貓化身“文化使者” 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2025年暑期檔電影票房刷新單日破億最快紀錄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