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技術不斷發展,我們準備好了嗎-紫荊網

腦機接口技術不斷發展,我們準備好了嗎

日期:2025-08-03 來源:新華社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多年來,人類一直暢想如何用“意念”操控電腦、駕馭義肢、指揮機器人……這些曾經存在於科幻電影裡的設想正在進入現實。中風、癱瘓、漸凍症……這些難疾正隨着腦機接口技術不斷髮展迎來新的治療可能,但同時相關倫理和法律層面的挑戰也在不斷加劇。

腦機接口是在人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建立直接的通信通道,它像是架設在大腦與機器之間的“橋樑”,不僅推動人機交互方式的演進,也為腦科學研究和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開闢了新路徑。

德國CorTec公司是一家腦機接口研發公司,該公司聯合創始人馬丁·許特勒說,他們研發的腦機接口是在顱骨下方放置一塊32個通道的“電極墊”。電極具有雙向性,既可以記錄大腦神經元的電活動,讀取大腦在“思考”或“發出運動指令”時產生的電信號,又可以對大腦進行電刺激。

美國西雅圖一名52歲的男性患者因多次中風導致半身癱瘓,雖經長期物理治療,但身體功能恢復未達預期。不久前,他成功植入了CorTec公司研發的腦機接口芯片。“我們希望通過在康復訓練過程中對患者大腦進行刺激,看看是否能幫助其恢復更多功能。”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神經外科教授杰弗裡·奧杰曼說。

奧杰曼認為,中風會破壞大腦中負責控制動作的區域和神經迴路,導致身體功能受損。但只要部分神經元存活且保持連接,它們就可能在康復訓練和外部刺激的配合下,形成新通路,幫助大腦“重新學習”失去的功能。

美國“神經連接”公司的腦機接口技術是將包含1024個微電極的植入體深入腦組織,以實現與神經元的直接連接。該公司稱,截至目前,全球已有5名重度癱瘓患者植入該設備並實現基礎“腦控”功能。該公司日前宣布,將在英國開展一項新的臨牀研究,測試芯片能否幫助重度癱瘓患者控制數字設備與現實工具。

德國《商報》指出,腦刺激技術並非新鮮事物,此類應用已有數十年曆史。例如,帕金森病患者可通過植入神經刺激器改善步態與運動功能。如今,隨着可植入腦機接口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研究領域進一步拓展,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科技資本的關注。

隨着技術不斷逼近“人腦核心”,一些更深層的問題也浮出水面。腦機接口芯片不再是簡單植入設備,它直接接觸我們思維的產生地。那麼,誰來管理這些芯片?採集到的數據歸誰所有?如果芯片不僅能讀取,還能“寫入”信號,我們的意志還能保持純粹嗎?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神經科學教授阿尼爾·塞思認為,腦機接口技術發展帶來的一個核心問題是隱私問題。“如果人們開始輸出大腦活動信號,實際上是在開放對個人行為,甚至思想、信念與情感的訪問權限。”他說,“一旦大腦內部的信息被他人掌握,獲取個體隱私將幾乎不再存在任何障礙。”

德國漢堡大學法學院專家克里斯托夫·布勃利茨認為,隨着腦機接口技術的進步,倫理和法律層面的挑戰也在不斷加劇。他指出,腦機接口芯片一旦植入並與神經系統實現深度交互,它就不只是一個外部設備,而成了人體的一部分。植入後,用戶是否有權修改芯片的軟件代碼甚至“破解”它?他認為,芯片植入應當意味着原本屬於廠商的軟件或硬件產權的終止。

布勃利茨說,腦機接口可能帶來的不僅是信息的讀取,還有對情緒的自動調節。但如果這種調節是被動甚至不被察覺的,那麼芯片使用者是否仍然能夠清晰地認識自我?“無論如何,這項技術都會改變人們與世界互動的方式。”

來源:新華社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郭孟琦 校對:周默 監製:姚潤澤
黑雨警告現正生效!香港天文台:至少維持至下午3時
黑雨持續多區災情畫面曝光 將軍澳的士沒頂 沙田巴士站雨水倒灌現噴泉
強國教育!理大與外交學院共育AI時代外交人才
香港海關於機場偵破兩宗旅客販毒案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