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尚宏
世界銀行集團(WBG)近期發表了《營商環境成熟度評估2024報告》。相關報告評估涵蓋全球50個經濟體,而香港躋身十大表現最好經濟體的行列中。報告指出,香港在“國際貿易”指標取得90.77分,“市場准入”指標獲85.49分,及在“市政公用基礎設施服務”指標得到77.71分。與此同時,香港在“辦事效率”維度取得78.52總分,在全球經濟體中排名第五。
良好的營商環境離不開制度支撐。“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行使普通法,擁有完善的監管執法機制及民事司法制度。其中基本法確保中英雙語為官方文件言語,使得本地有關投資和商貿的法律框架内容能與世界主要經濟體接軌,既為國際商界及投資者帶來信任感,也為企業提供公平、開放及受法律保障的的營商環境。
良好的營商環境需要自由兼有序的資本市場。作為具競爭力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市場為本地和海外客戶提供多元化產品服務。港府會因應國際市場形勢,與證監會、金管局、港交所運用與國際標準一致的各項監管規例進行全天候的協作監察,防範金融風險。聯繫匯率制度使港元對美元的匯率保持在特定的區間水平內,能持久應對美聯儲利率政策的不確定性,有效減低投資者風險。
良好的營商環境需要硬件設施配套。香港的交通運輸基建設施保障了客流與物流的高效流動,為企業營商提供時間便利。目前,作為大灣區的聯絡人,香港共有八個連接内地的陸路邊境設施,當中包括接駁內地高鐵網絡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以及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的港珠澳大橋。同時,香港與海外的航空及海路亦全面聯繫。作為全球最繁忙的貨運及客運機場之一,香港國際機場連繫全球約200個航點(包括內地約40個航點),年度機場客運量達5310萬人次。香港擁有全球其中一個最繁忙及具效率的港口, 2024年處理約1 370萬個標準貨櫃吞吐量,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排名全球第四。由於香港的港口運作具高效性,能彌補船舶在其他港口的延誤時間,因此本地港口享有“補時港”的美譽。
良好的營商環境需要管治團隊的親力親為。近年,港府官員積極走訪不同國家和地區,加強對外推廣香港的優勢及機遇,力圖擴大“朋友圈”。行政長官於2023年率團訪問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聯酋),隨後香港與中東地區的合作取得顯著進展。2024年,具有中東背景的駐港公司數目按年上升超過20%。為鞏固東盟作為香港的第二大貿易夥伴關係,行政長官亦率團訪問東盟七個成員國,促使約90份合作備忘錄或協議的落實。財政司司長於2024年訪問英國和美國,及於2025年1月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並與歐美多國官員和商界領袖進行雙邊會議,向歐美展現香港最新經濟情況。儘管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官員的積極外訪讓未曾親身來港的海外人士樹立信心,對香港有更多了解,吸引他們來港投資、開拓商機或旅遊。
世界銀行集團的《報告》中的數據指標認可了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亦印證香港作為國家“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期待港府克服環球局勢變化所引起的波幅,積極識變、應變、求變,繼續鞏固維港的經濟優勢,引領商界攜手開拓更美好的未來。
(作者係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