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一群受香港民青局內地交流資助計劃資助的香港青年踏上了主題為《科技助力生活、創新引領未來》的京冀交流之旅。從雄安新區的智慧藍圖到保定工廠的智造實力,再到百年老字號的科技煥新,他們用腳步丈量科技賦能的生動實踐,在跨越城鄉的創新圖景中,感受祖國發展的澎湃動能。

雄安新區:智慧基因裡的未來圖景
交流團首站抵達雄安新區規劃大廳,這座被譽為“未來之城”的新區,正以科技為筆勾勒着城市發展的新範式。在數字平台前,巨大電子屏實時顯示着雄安的交通流量、能源消耗、環境監測等數據,工作人員輕觸屏幕,就能實現對片區設施的精準調度。“從地下管廊的智能巡檢機器人到社區的無人配送車,科技已滲透到城市運轉的每一個細節。”講解員的介紹讓香港青年們驚歎不已。

作為國家級新區,雄安新區從規劃之初就植入“智能基因”。在這裡,5G網絡實現全域覆蓋,物聯網技術讓建築會“呼吸”、道路能“思考”,大數據算法優化着每一次出行與生活服務。香港大學生祝瑒在體驗智能政務終端後深有感觸:“以前覺得‘未來城市’只是概念,今天才發現,科技正讓高效、綠色的生活變成現實,這就是創新引領未來最鮮活的例子。”

長城汽車:智造車間裡的產業革命
次日交流團走進保定長城汽車製造廠,在轟鳴的生產線上見證“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的躍遷。焊接車間裡,百餘台工業機器人精準揮舞機械臂,完成車身焊接的每一個細節,自動化率高達95%;總裝線上,AGV無人運輸車沿着地面磁軌靈活穿梭,將零部件精準送至各個工位;車間角落的智能質檢系統,通過高清攝像頭與AI算法,瞬間識別出毫米級的瑕疵。

“一條生產線可同時兼容6種車型的混線生產,從訂單下達到整車下線僅需72小時。”工廠負責人的介紹揭開了高效生產的祕密——這背後是數字孿生技術、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香港青年李根看着屏幕上實時跳動的生產數據感慨道:“科技不僅讓汽車更智能,更重塑了整個製造業的生產方式,這就是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的力量。”

智能交通:科技實驗裡的未來賦能
行程第三站,交流團走進滿城區的智能交通與控制技術河北省工程實驗室,在互動體驗中感受科技如何為交通“賦能”。實驗室裡,智能網聯汽車模擬器、交通信號智能管控系統等設備整齊排列。“大家可以試試這個模擬器,體驗自動駕駛在複雜路況下的反應。”工作人員話音剛落,香港學子便爭相落座,手握方向盤模擬避讓行人、自動泊車,屏幕上實時顯示的傳感器數據讓大家直呼神奇。

在交通信號控制演示區,本地科研人員用動畫演示了“車路協同”技術:車輛與信號燈實時通信,提前預警擁堵路段。有同學提問:“這種技術能在香港的窄路上應用嗎?”科研人員笑着解答:“系統可根據道路條件適配,未來有望實現跨城市推廣。”

交流中,香港學子還親手操作了交通流量監測設備,通過數據看板直觀看到不同時段的車流變化。“原來紅綠燈的時間不是固定的,背後有這麼多科技支撐!”一位同學在朋友圈寫下感悟。

槐茂食品:百年醬缸裡的科技新味
行程第四站,交流團來到擁有近400年曆史的保定槐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隔着玻璃走廊看到現代化生產車間繁忙一片,傳統醬缸與智能設備的碰撞令人耳目一新:恆溫發酵車間裡,傳感器實時監測醬料的溫度、溼度與菌群變化,數據同步傳輸至中控系統;無菌灌裝線上,機器手精準完成醬料封裝,效率較傳統工藝提升3倍;實驗室裡,研發人員通過色譜儀分析醬料成分,在保留傳統風味的同時優化營養配比。

“從‘看天吃飯’的傳統釀造到‘數據說話’的科學生產,科技讓老字號煥發新生。”企業負責人指着牆上的老照片說,過去依賴經驗的“老手藝”,如今通過標準化、智能化改造,不僅產能提升了5倍,還通過電商平台走向全國。香港青年品嚐着科技賦能的傳統醬料笑言:“沒想到百年味道里藏着這麼多科技智慧,這纔是‘守正創新’最好的詮釋。”

行程雖短卻讓香港青年們對“科技引領未來”有了更立體的認知:它是雄安新區數字藍圖裡的城市理想,是汽車工廠智能臂上的產業雄心,更是百年醬缸裡流淌的傳承與突破。交流團團長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實踐之旅,讓香港青年親身感受祖國科技發展的廣度與深度,未來能以更開放的視野參與到創新浪潮中,共同書寫民族復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