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鳴:從“七個統籌”看北部都會區發展

屠海鳴:從“七個統籌”看北部都會區發展

日期:2024-12-03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屠海鳴

上周五(29日),在特區政府主導下,85家企業與特區政府簽署《支持及參與北部都會區發展意向書》,35家企業簽署參與北部都會區開發項目協議32份,金額超千億港元,涉及基礎設施建設、住房和民生服務、創新科技和銀企合作等領域。行政長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主任鄭雁雄等出席了簽約儀式。這預示著北都區開發邁出了重要一步!

北部都會區規劃面積約300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面積的近三分之一,這在香港開發歷史上是一個大手筆;其中,涉及到經濟、民生、環保、社會治理等諸多問題,歷時長久,難度極大,歷經滄桑,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因此,這項篳路藍縷、風雨兼程的特大項目,在起步之時,就應做好七個方面的統籌謀劃。

統籌北都區與深圳的關係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簽約儀式致辭中表示:“北部都會區位處香港最北部,一河之隔的深圳,是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匯聚創新要素,培育大量成功和具潛力的企業。香港與深圳情同手足,一直協同發展,未來會更好利用香港北部的土地資源,加強與深圳的互聯互通、優勢互補,為兩地帶來互利共贏的成果。”

由此可見,李家超把統籌北都區與深圳的關係放在了重要位置,這實質上是推進北都區建設關鍵。香港發展長期受限於地域狹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提供了廣闊空間,進入這個廣闊空間需要“接口”,北都區承擔著這樣的重要功能。

北都區建設規劃深度對接深圳和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規劃,不僅涉及到“硬聯通”,還涉及到“軟聯通”;不僅涉及到基礎設施對接,還涉及到產業對接;不僅要強化現在河套地區的“對接”功能,還要構建更多的“接口”,促進港深之間的要素流動。港深合作能不能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北都區與深圳的“對接”功能發揮得好不好,因此,統籌北都區與深圳的關係至關重要!

統籌產業和居住的關係

北都區建設可以解決香港民生領域最突出的難題——“住房難”。歷屆特區政府想了很多辦法解決“住房難”,特別是公屋建設,但總是“在螺螄殼里做道場”,終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北都區提供大片土地用於建設住宅,可以實現“戰略突圍”。

然而,在實施過程中,不能簡單地為建房而建房,應統籌產業與居住的關係。其一,對連接北都區與港島、九龍、新界之間的交通網絡進行整體規劃,逐步建成包括地下、地面、地上的立體交通網,確保未來居住在北都區的居民可以選擇多種出行方式,快捷到達港九各處;其二,應適當佈局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為未來的北都區居民提供盡量多的就業崗位;尤其要考慮到香港是老齡化社會,對那些可吸納年齡偏大、文化層次不高人群就業的產業,不能排斥在外,而應敞開臂膀歡迎;其三,政府應規劃安排一些公益性崗位,在“市場引導就業”失靈時,發揮補充作用。

統籌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的關係

北都區是一個全新的城區,建設周期預計20年,造城過程也是推進產業發展的過程,因此,應統籌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的關係。

造城與產業可以齊頭並進。比如,把綠色低碳理念融入建設當中,建設綠色建築、智慧建築、低碳建築,建設過程中,也可以運用各種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推進“智慧建設”;又比如,香港正在打造國際綠色科技金融中心,北都區建設也為綠色金融、科技金融發展帶來機遇,可以統籌謀劃。

北都區分為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創新科技地帶、口岸商貿及產業區、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四大區域,除了整體建設可帶動有些產業發展之外,每個區域的建設也為相關產業發展提供契機。比如,物流樞紐建設可以大量使用智能化設備,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統籌建設力量之間的關係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主任鄭雁雄在簽約儀式致辭中表示:“香港工商界素有銳意進取、敢為人先的優良傳統,在中央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徵程上,特區政府大手筆、出好招,工商界定能更加振奮精神、厲兵秣馬、全情投入,把握住北部都會區開發的重大機遇,共同打開香港發展新天地。”

香港工商界是推進香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建設北都區當仁不讓;同時,北都區建設應以敞開胸襟,廣開渠道,歡迎海內外的各類投資商、開發商參與。因此,要統籌好各支建設力量之間的關係。

統籌好建設力量的關係,重點有三:一是眼前與長遠的關係。既要鼓勵有實力、有意願的企業率先入場,主動探索;又要對投資項目嚴格把關,確保項目惠及當代、利及千秋。二是香港企業與內地企業的關係。香港和內地的企業各有優勢,應各展其長,中國內地被譽為“基建狂魔”,特別是許多央企實力雄厚,也應主動參與建設。三是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的關係。在鼓勵香港和內地企業參與建設的同時,還要注重吸納國外企業的技術、資金優勢,鼓勵其參與北都區建設。

統籌經濟發展和生態安全的關係

建造一座新城,如同在一張白紙上畫畫,可以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決不能給子孫後代留下遺憾,更不能留下敗筆。因此,必須統籌好經濟發展和生態安全的關係。

一直以來,香港的土地開發限制比較嚴格,市民出行一般15分鐘就能到達郊野公園,這是難能可貴的。但也要看到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心城區擁擠不堪,大廈林立,環境優美的居住小區鳳毛麟角。北都區地勢開闊平坦,應以全新理念規劃建設,不能為了生態保育就禁止開發,也不能為了發展就不要生態保育,而是要保障高水平的生態保育、高水平的生活生產。

基於以上理念,應把生活空間、生產空間、生態空間應有機結合起來,三者不能割裂,打造“人在城中,城在產業帶上,人和城皆於山水之間”的理想格局。

統籌原住民和新市民的關係

北都區建設會改變原住民的生存現狀,涉及到拆遷安置;今後還涉及到新市民入駐,因此,必須統籌原住民和新市民的關係。

關愛原住民,不僅要做好拆遷補償,還要考慮到他們今後的生計。比如在過度階段,涉及到過度住房、就業、就醫、上學等諸多現實困難,除了這些共性的訴求,每個家庭還有各自不同的訴求,千差萬別,都不可忽視。又比如在新市民進入階段,涉及到原住民與新市民的融合等,亦非小事。

香港長期實行自由市場經濟,形成了“小政府,大市場”、“小政府,大社會”的格局。現在,面對北都區開發的浩大工程,需要政府更有作為,也需要社會組織發揮更大作用。因此,特區政府應成為“親民政府”,特別是把維護原住民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傾聽他們的訴求,做好深入細緻的工作。比如,在政府的引領下,邀請原住民共同參與規劃、建設、治理,共同承擔責任,共同分享發展紅利,讓原住民與北都區“一同成長”。

統籌規劃和實施的關係

特區政府於2021年10月公佈《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2023年10月公佈《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到現在為止,落地的項目還不算多,因此,應統籌規劃和實施的關係,抓好落實,加快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執掌港澳工作以來,堅決貫徹落實習主席和中央的治港方略,他在會見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工商界人士時多次強調“以實際行動體現愛國愛港”。“實際行動”是一個高頻詞。這說明,中央不僅看重“怎麼說”,更看重“怎麼幹”。

北都區要從美好藍圖變成現實,是一個較長的過程。道阻且長不足慮,關鍵是要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穩扎穩打,就能抵達目的地。應該把有為政府與高效市場結合起來,該政府做的事情,政府要不遺餘力;該企業做的事情,企業應全力推進。北部都會區建設應該一年一個樣,每年都有新變化。

幹大事,須視野開闊、統籌有力;遇難事,須出大招、出新招、出奇招。推進北都區建設,“統籌”這篇大文章必須做好,這需要特區政府體現歷史擔當,更需要社會各界支持配合。“兄弟齊心,其利斷金”,一齊努力,未來可期!

(本文作者爲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本文原刊於《信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劉雨桐 校對:李博揚 監製:連振海
習近平主席監誓 岑浩輝宣誓就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外交部:菲方害人害己、言而無信、背信棄義
習近平就阿塞拜疆飛機失事向相關國家領導人致慰問電
2024年國際金融十大新聞
打開看看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