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健康的路:膏肓防病,「桑族」養生-紫荊網

找到健康的路:膏肓防病,「桑族」養生

日期:2025-01-07 來源:紫荊養生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文|吳寶林、馬超

秋冬是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因應今年的五運六氣,我們分享一些臨床防病養生的經驗,重點在於:膏肓穴,及「桑族」。

膏肓防病

病入膏肓,是一個漢語成語,最早出自春秋時期左丘明的《左傳·成公十年》。戰國時期,名醫扁鵲多次勸說‌齊桓公治療疾病,但齊桓公因諱疾忌醫,最終導致病情惡化,藥物無法治愈,後齊桓公不治而亡的故事。後人將此成語形容病已危重到無法救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但大部分人不知道,膏肓實際是一對重要的穴位,是中醫師起死回生之妙穴。對疫情中的肺結節、呼吸系統疾病甚至肺癌都有良效。膏肓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具有理肺補虛,養陰調心的功效。位置在脊柱區,第4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3寸。

歷代醫家認為,膏肓穴有補益虛損、養肺調心的作用,臨床上多用於治療肺氣虛、肺結節、肺所致虛症(如咳嗽、氣喘、骨蒸盜汗、肺癆等疾病,心氣不足、心火上擾神明所致癲狂、健忘、疑心等病症)。總之,各種原因所致虛損方面疾病,都有很好治療作用。藏在肩胛之下,心肺之間,上有呼之魄乎,下有心之神藏。此穴居二者之間,膏之上,肓之下。

古代經典著作對於膏肓穴多有記載。

《三國演義·五十二回》雲,肅曰:「吾觀劉琦過於酒色,病入膏肓,現今面色羸瘦,氣喘嘔血,不過半年,其人必死。那時往取荊州,劉備須無得推故。」

《聊齋誌異·蓮香》雲,生哽咽良久,自言知罪,但求拯救。蓮曰:「病入膏肓,實無救法。姑來永訣,以明非妒。」

膏肓穴該如何保健,能起到對秋冬呼吸道疾病的最大化預防呢?

因膏肓穴比較隱蔽,扎針不方便,手不容易按摩到。最好的方法,是伏貼(貼敷芥末或咖喱),更可以艾灸之。《醫學入門》雲,「治病奇穴」:膏肓主陽氣虧弱,諸虛痼冷,夢遺,上氣呃逆,膈噎,狂惑忘誤百病。對哮喘、支氣管炎、流感下的呼吸道疾病有效。

明代楊繼洲《針灸大成》雲:「膏肓俞:四椎下一分,五椎上二分,兩旁相去脊各三寸,四肋三間,正坐屈脊,伸兩手,以臂著膝前令端直,手大指與膝頭齊,以物支肘,毋令搖動取之。」由此可見,膏肓穴在雙手抱膝之後效果彰顯,可以抱膝躺在床上或平板上前後搖擺,可以稱此法為「滾膝法」,為張三豐發明,鍛煉膏肓穴。相傳張三豐在明史中記載的年紀是218歲,壽命長,深得此功法之益。另外,聳肩法(兩肩向上聳向兩耳)、滾肩法(兩肩反方向前後轉)、轉臂法(兩肩抱肘與肩齊平分別向兩側轉)、開合法(兩手向上-呼氣;而後放下-吸氣),也有助益膏肓穴。

取穴方法:

膏肓是人體膀胱經大穴,病人端坐,雙手交叉,緊抱雙肩,肘關節貼近胸前,此法可將肩胛骨打開。從大椎穴向下,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三寸處即此穴。

桑族養生

先祖吳鞠通認為,桑,全株皆入藥。葉、枝、皮、果實都可。桑樹家族,桑葉、桑枝、桑白皮、桑葚對後疫情時代的養生都有奇功。

桑菊飲,出自先祖吳鞠通《溫病條辨》,是先祖應對流感的重要貢獻之一。桑葉,是治療流感瘟疫重要的一味藥。甘苦微寒,歸肺肝腎經,功效為疏風清熱清肝明目,主治外感初起,風熱表虛證,目赤澀痛,肝腎陰虛,雙目昏花。其葉紋細膩,取類比象,善通風氣,易發肺氣,采集以霜降之後為優。臨床用以清肺,霜桑葉6克、半枝蓮3克,代茶飲,可預防感冒、呼吸道感染,防癌抗腫瘤治療肺結節,有顯著療效。

桑葉以霜降後收集為上品,得金秋之下降而宜肺之上源,清輕宣降,發散退熱而滋肺陰。桑葉配竹茹、絲瓜絡,息內風,可以安胎。桑葉蠶食之可以成絲,絲瓜絡有維護經絡的作用。

桑枝,清熱祛風通絡,治療風濕性關節痛,四肢麻木,風濕類風濕,對肘膝以下末梢神經變形,效果非常好。亦可加牛膝、銀花、石斛。桑枝加桑葉,可以通氣血、利經絡、治關節。桑枝用老枝比較好。

桑葚,桑樹的果實,甘酸微寒,入肝腎二經,滋補肝腎、養陰益血、補血滋陰,功同首烏,除熱養陰血,烏及黑發,利五臟關節,安魂魄,養精神,主治煩渴失眠耳聾耳鳴目昏,腸枯便秘,腰膝痛,筋骨不利。桑葚有黑白兩種,皆為補肺腎上品。治療眩暈。其性甘涼,有祛風通絡功能,適用於熱痹、關節疼痛。平和無副作用。

桑黃,桑樹上長的菌菇類的植物,桑皮,有抗癌防瘤的作用。桑白皮,性辛甘寒,功能瀉肺利水,主治肺氣癰熱,咳嗽而喘。肺有水氣,即肺火有余者溢之,肺中無火,因風而咳者輔之。有散寒收斂的作用。

fruit-1933977_1280

最後,分享一個食療方:

黨參6克,山藥9克,葛根6克,小米大米各一半,煮粥,保養胃腸系統和呼吸系統。

來源:紫荊養生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羅懿 校對:蘇藝 監製:黎知明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