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打一針”就能“重生”!《自然》刊登我國科研團隊新發現-紫荊網

鋰電池“打一針”就能“重生”!《自然》刊登我國科研團隊新發現

日期:2025-02-13 來源:央視新聞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手機電池用久了就充不進電,電動車充滿電能跑的里程數越來越短,寒冷地區的電池更容易壞,廢舊電池數量越來越多……2月13日,國際頂級期刊《自然》刊登復旦大學科研團隊新發現:通過一項新技術,可以對鋰電池進行“精準治療”,讓廢舊電池“重生”。

圖片

爲了應對鋰電池老化、衰減等問題,復旦大學科研團隊研究發現,電池的“壽命”其實和人體健康類似,問題往往集中在某個核心部件,也就是活性鋰離子。如果能精準補充損失的鋰離子,就能大大延長電池的使用時間。基於這個想法,團隊開發了一種像“藥物”一樣的鋰載體分子,可以通過注射的方式補充電池中的鋰離子。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研究團隊成員 高悅:我們的技術可以實現精準治療,使它能在使用之後,還能夠恢復到初始的狀態。一個商用的磷酸鐵鋰電池,按照以往來說,在使用2000次之後,就會容量衰減、報廢。有了這項技術,可以使它在使用12000次之後,還能夠保持一個接近於初始電池的“健康”狀態。

這個像“藥物”一樣的鋰載體分子是怎麼找出來的呢?科研團隊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結合化學知識,將分子結構和性質數字化,通過引入有機化學、材料工程技術等方面大量的關聯知識,構建數據庫,在多次實驗後獲得了這種新的鋰離子載體分子。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研究團隊成員 高悅:這種分子不僅修復商用電池的效果非常好,成本也非常低,它還可以幫助開發新的綠色電池。

目前,這項技術已經通過多種電池的測試,並與國際頂尖電池公司展開合作,希望能儘快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來源:央視新聞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劉雨桐 校對:劉可熠 監製:張晶晶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