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數據顯示,小行星2024 YR4在2032年撞擊地球的概率已跌至0.28%,跌下1%的閾值。其“都靈指數”也從3級降為1級,意味着該天體對地球的威脅極小,屬於常規監測對象,無需特別關注。
就在兩天前,小行星2024 YR4在2032年撞擊地球的概率曾一度攀升至3.1%,一躍成為NASA有史以來觀測到的同等或更大體積天體中撞擊地球風險最高的天體。
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這兩日驟然波動,原因為何?
上海天文館網絡科普部部長、上海市天文學會副理事長施韡對此作出專業解釋:小行星撞擊概率的波動主要源於觀測數據的持續更新和軌道參數的動態修正。隨着撞擊概率的不斷修正,"都靈指數"也會動態變化。
施韡進一步說明,前兩日正值滿月,強烈的月光干擾導致小行星觀測能見度降低,數據採集受限;而隨着月光干擾減弱,觀測條件改善,觀測數據增加,軌道測算精度也隨之提高,這是導致這兩日撞擊概率大幅波動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自去年12月27日這顆小行星被發現以來,其撞擊地球的概率就一直在波動,從最初的1/83逐步攀升,到1/67、1/53、1/43、1/38,直至日前升至1/32後又迅速回落,跌至如今的1/357。
去年12月底,2024 YR4被位於美國夏威夷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最後預警系統(ATLAS)在巡天觀測時捕捉到,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NEOS)估算其撞擊地球的概率為1.2%。這一數據觸發了“都靈”3級警報,意為“具有顯著風險,需要密切關注”。

“都靈指數”是一種對與小行星和彗星等近地天體撞擊危險進行分類的相對簡單的方法。施韡介紹,當小行星直徑在20~100米之間,撞擊地球概率超過1%就會觸發3級。都靈危險指數從0到10遞增,代表了地球受小行星撞擊的威脅程度遞增。
2024 YR4是自2004年小行星阿波菲斯(又名“毀神星”)之後,首次到達都靈3級或以上級別的天體。如今,因2024 YR4直徑大於20米,小於100米,撞擊地球概率在0.1%-1%之間,其“都靈指數”對應降至1級。
此前,CNEOS預估該小行星的直徑最有可能在40米到90米,大小介於網球場和足球場之間。CNEOS主任保羅·喬達斯博士表示,若其大小真的接近90米,且屆時該小行星將以17公里每秒的速度撞擊地球,這可能會造成最高50公里範圍內的爆炸性破壞,釋放相當於770萬噸TNT炸藥的能量。如果它直接撞擊地面,足以摧毀一座城市。
截至目前,科學家們對這顆小行星的大小、密度、地質環境等要素仍然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