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鴻鵠:政府支持大學從未手軟 黌宮是國際交往合作最佳場所-紫荊網

許鴻鵠:政府支持大學從未手軟 黌宮是國際交往合作最佳場所

日期:2025-03-13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許鴻鵠

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香港要“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消息一出,“國際交往合作”六字旋即成為熱點詞,有識之士紛紛為香港獻計,提出香港在促進國際交往合作上可以深化的地方。事實上,香港在個別範疇上的國際交往合作,其實已經做得相當不錯,未來只有進一步加深和鞏固這些優勢範疇的內涵,香港自可不負中央的重託,交出一份亮麗的成績單。

香港是最國際化的中國城市

說到“深化國際交往合作”,自己不得不提香港的國際化。香港是全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這項傳統優勢令香港具備承擔“內聯外通”工作得天獨厚的條件。香港的國際化,來自於我們的法治傳統和對國際標準的認同和追求,亦來自於我們“兩文三語”的生活環境和高品質、可以跟國際接軌的教育制度,這些令周邊競爭對手羨慕不已的特點,令香港在“深化國際交往合作”一事上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近日,國際高等教育機構QS發布“2025年世界大學學科排名”,香港在多項指標中都取得優異的成績,來自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六個學科一舉打入全球前十名,至於全香港各大學打入全球前五十名的學科數目更有多達一百個。而與2024年排名相比,香港九所上榜大學有一百五十八個學科名次比去年上升,整體進步率高達63%,成績為全球第一,絕對是香港具備發展國際教育樞紐條件的最佳證明。

香港大學教育極出色

香港的大學教育質素,一向受到國際認同。小小一個七百多萬人的城市,竟然孕育出五所世界百強大學,這是其他跟香港規模相若經濟體所不能比擬,連常被拿作跟香港比較的新加坡亦望塵莫及;而眾所周知,大學教育能有如此表現和發展,“國際化”肯定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香港未來必須繼續循此方向邁步推動大學教育發展,海納百川,招攬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傑出人士來港落戶,鼓勵香港各間大學加強和境外大學的交流合作,履行“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使命。

誠然,大學學界絕對是其中一個承擔“深化國際交往合作”責任的理想場所和平台。國家近年持續面對西方勢力打壓,美歐等國家毫不掩飾打著“國家安全”幌子去打壓中國的學術發展和合作交流,美國更一度實施惡名昭彰、充滿歧視性的所謂“中國行動計劃”,公然迫害留美的華裔學者,在此背景下,香港作為國家一部分,確實有條件做得更多。香港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和角色,既是中國的一部分,同時亦獲中央賦權實施跟內地不同的社會制度,這種獨特的條件,對很多留學西方多年的華裔學者而言都是無可抗拒的吸引力,特區政府和各大學都必須看準機會,就算不能將這些人才“搶”來香港,亦要促進彼此在學術和文化層面的交流,大家切磋砥礪,深化學界間的國際交往合作。

政府長期大力支持大學發展

香港各大學之所以能承擔“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此一重任,“底氣”來自於其廣受國際認可的學術地位;而香港各大學之所以有如此優秀的表現,確實離不開特區政府長年以來的支持和投入的巨額資助。對大學教育而言,“錢不是萬能,但沒錢卻萬萬不能”,政府視投放資源在大學教育為“投資香港未來”,故此對支援各所受資公立大學都從未見“手軟”,即使近年飽受“財赤”困擾也好,政府對大學教育的承擔亦從未改變,除了在2025/26至2027/28三年期的經常撥款達到681億元外,更額外撥款 15 億元推出新一輪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

政治及人為的阻撓,隔不斷人文及學術的交流。“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是國家的重託,亦是香港彰顯自身價值的機會,民間的交流愈興旺熾熱,衝破政治隔閡和桎梏的機會便越大。香港具備與國際“民心相通”的條件和優秀,我們應用好自己的長處和地位,把中國最美好、最優秀的一面呈現國際社會眼前,用我們的方式說好中國故事,用我們的地位和能力推動和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相信在特區政府的帶領下,我們的“民間外交”工作一定會愈做愈好、愈做愈有效果!

(作者係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孫藝寧 校對:李天源 監製:姚潤澤
黃色暴雨警告生效 天文台料本港短期內或受冰雹影響
陳美寶:“港車北上”新申請數字突破十萬 準備年內推“粵車南下”
《哪吒之魔童鬧海》進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5
我國成功發射四維高景三號02星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