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清農
2025年3月,全國兩會成功召開,這場承載着國家治理現代化與高質量發展使命的盛會,不僅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藍圖,更為深化川港合作、推動區域協同發展指明了方向。通過學習全國兩會精神,我深切感受到兩會釋放的政策紅利與改革信號,將為川港兩地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國家戰略引領,川港合作邁向縱深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持續深化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這一頂層設計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雙城經濟圈”兩大國家戰略的協同發展提供持續動能,標誌着川港合作從“點狀突破”邁向“系統性融合”。數據顯示,2024年川港貿易總額突破800億元,香港在川累計投資企業超過6000家,實際利用港資佔四川外資比重連續十年超60%,香港已成為四川最大的外資來源地和重要貿易夥伴。而四川在港企業已達240余家,在港上市企業42家,雙邊合作愈發緊密。兩會提出的“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優化跨境金融服務網絡”等舉措,將進一步打通川港在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上的堵點,為兩地企業拓展東南亞、歐洲市場提供戰略支點。
創新驅動賦能,產業協同提質升級
兩會報告中“科技創新”一詞出現近30次,凸顯國家以新質生產力重塑經濟格局的決心。川港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綠色能源等領域的合作正迎來歷史性機遇:四川擁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超200個,香港在基礎研究、知識產權轉化方面具有國際競爭力。今年政府提出的“跨境數據流動試點”“科研設備關稅優惠”等政策,將加速兩地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助力川港共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走廊。
人文紐帶深化,雙向奔赴共促融合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豐富‘一國兩制’實踐,深化內地與港澳人文交流”。四川省香港商會連續五年舉辦的“香港青年實習計劃”,促成香港青年在川參與實習創業。2024年四川赴港旅遊人次同比增長45%,三星堆文物赴港展覽吸引全球目光,文化IP合作產生的衍生經濟價值巨大。兩會提出的“擴大港澳專業人士內地執業資格互認”等政策,將推動兩地從“經濟合作”向“價值共創”昇華,為香港同胞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四川企業鏈接國際資源搭建更廣闊的舞臺。
商會使命擔當,譜寫新時代“雙城故事”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四川省香港商會將緊扣兩會精神,重點推進三大行動:一是聚焦重點產業,搭建對接平台,圍繞四川“5+1”現代產業體系(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食品飲料、先進材料、能源化工+數字經濟),組織“川港產業鏈對接會”,推動兩地企業在各領域形成技術互補;二是助力“川企出海”與“港資西進”,依託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為四川企業提供跨境融資、上市輔導等服務;同時引進香港專業服務(法律、會計、設計),支持港資參與四川“新基建”項目(如智慧城市、數據中心);三是持續做好青年交流與人才培育工作,擴大“川港青年實習計劃”規模,助力廣大香港青年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香港同胞與內地人民始終血脈相連。”我們將以“國家所需、香港所長、四川所盼”為行動綱領,讓川港合作成為彰顯“一國兩制”生命力的生動實踐。
全國兩會的春風,吹響了川港攜手奮進的號角。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四川省香港商會將始終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以更開放的胸襟、更務實的行動,書寫新時代川港合作的壯麗篇章!
(作者係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政協常委、四川省香港商會會長、成都冠城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