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緣香港逾百載廣州中醫藥大學 開啟中醫藥國際傳播新篇-紫荊網

結緣香港逾百載廣州中醫藥大學 開啟中醫藥國際傳播新篇

日期:2025-03-27 來源:紫荊養生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文|本刊記者彭彥

2024年12月19日,習近平主席親臨橫琴,聽取由廣州中醫藥大學為主力構建的粵澳共建中醫藥高端科技支撐平台——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橫琴實驗室)詳盡匯報,對他們整合多學科先進技術,助力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做法表示肯定。

廣州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陳文鋒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表示,長期以來,廣州中醫藥大學堅持「守正創新」,不斷探索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路徑,拓展高水平中醫藥對外教育,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傳統醫藥發展。自國家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以來,廣州中醫藥大學更是在時代浪潮中奮楫篤行,為粵港澳乃至全世界的醫療衛生合作樹立「典範榜樣」,開啟中醫藥發展新篇章。

‌廣中醫和香港的世紀情緣

在回首學校百年發展歷程時,陳文鋒提到與香港的深厚淵源。1913年,省港中醫藥界八行置地籌建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1924年9月正式開學,開啟了中醫藥現代教育先河。當時的附屬醫院廣東中醫院(也就是現在的廣東省中醫院),於1928年籌建,1933年建成開業,也都是由省港「八行三會」的志士仁人們籌備資助辛苦建立起來的。抗戰時期,在港方校董的全力支持下,學校輾轉至香港跑馬地禮頓道37號復課,與香港同胞共克時艱,篳路藍縷,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如今,學校已成為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2023年9月,學校與香港位元堂藥業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建設「粵港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2024年3月,位元堂藥業控股有限公司向學校捐贈100萬港元,用於資助培養愛國愛港學生。

香港回歸以來,學校與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高校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共同推動中醫藥國際傳播。雙方通過聯合培養、課程設置、臨床實習等多種方式,培養大量具有國際視野的中醫藥人才。在教育部「港澳與內地大中小學生師生交流計劃大學生項目」合作中,學校在立項數、獲批人數和資助額度上,均位居廣東省屬高校和全國中醫藥院校首位。

‌回顧香港回歸祖國之初,陳文鋒表示,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一所中醫藥大學,學校開創先河‌,率先與多家開設中醫藥課程的香港高校簽訂合作協議。此外,學校還與香港新華中醫中藥促進會、香港註冊中醫學會、香港中醫學會、香港中醫骨傷學會等專業機構開展聯合培養研究生項目。

近年來,學校第二附屬醫院(廣東省中醫院)與香港中醫醫院的合作更是取得顯著成果。2024年1月,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推動大灣區中醫藥創新和發展。同時,學校第二附屬醫院(廣東省中醫院)與香港醫院管理局共同開展中醫訪問學者計劃、大灣區進階中醫臨床培訓計劃等項目,為香港培養一批傳承中醫的骨幹人才,進一步推動中醫藥在香港的傳承與發展‌。

2021年香港特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多名校友擔任選委會委員。學校的傑出校友和客座教授在推動中醫藥國際傳播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卞兆祥教授,他同時擔任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和香港首家中醫醫院行政總監,為粵港兩地中醫藥交流與合作搭建橋樑。學校針灸學在讀博士生張振海也被任命為醫院副行政總監(中醫),進一步增強學校在中醫藥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在香港中文大學建立「嶺南羅氏婦科流派」、「國醫大師周岱翰教授中醫腫瘤學」、「嶺南林氏推拿」、「賴新生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4個傳承工作站。2020年,學校與香港浸會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大學攜手共建的「中醫藥防治免疫疾病粵港澳聯合實驗室」獲得批准建設,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體現了粵港澳三地科研合作深度與廣度。該實驗室的建立,將加速中醫藥在免疫疾病防治方面的科學研究,為相關疾病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對提升大灣區乃至全球的公共衛生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2018年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推動下,學校與香港浸會大學、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啟動共建「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創新中心」。該中心的建立,將中醫藥創新發展提升到新的高度,也進一步強化了粵港澳三地在中醫藥領域的協同創新機制,為推動中醫藥國際化進程奠定堅實基礎。自2016年以來,學校第二附屬醫院(廣東省中醫院)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共同實施臨床基礎協同創新計劃。

在國家大力推廣中醫藥文化交流的戰略背景下,香港中醫藥事業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步入發展「快車道」。陳文鋒表示,學校和附屬醫院將積極投身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推動粵港兩地中醫藥交流與合作,為大灣區提供優質的中醫藥服務。

揚帆海外.走向世界

在中醫藥教育如何適應全球化挑戰課題中,陳文鋒強調,廣中醫一直在因勢而變,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探索適宜推廣的中醫藥海外辦學模式,在中國香港、澳門、台灣,以及美國、加拿大、英國、新加坡等1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33個海外合作辦學點,持續拓展境外辦學項目,以高質量中醫藥教育資源為媒,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在促進學科高層次人才團隊對外學術交流方面‌‌,廣中醫通過與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荷蘭烏特勒支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的合作,開展科研聯合攻關,選派優秀教師攻讀博士學位,並開展短期和中長期學術交流項目。近年,學校選派青年教師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世界頂級名校進行訪學,學習國際前沿的學術研究和創新思維,提升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

廣中醫與多所國外大學,比如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英國北安普敦大學、韓國東義大學、泰國瑪希隆大學、泰國孔敬大學、印尼坤甸穆罕馬迪亞護理學院、澳門科技大學、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台灣義守大學等建立學生交換項目,推進跨文化學習交流。2025年,廣中醫將選派本科生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加拿大昆德蘭理工大學、泰國瑪希隆大學詩裡拉吉醫學院、馬來西亞英迪大學等高校交流學習,培養具有全球化視野和中醫傳承創新能力的國際化人才。同時,學校還改革港澳台招生章程,積極探索境外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路徑‌,構建高水平的導師交流與研究生交流聯動體系,196名研究生獲學校「國際交流與訪學項目」資助。

中國和新加坡中醫教育合作項目‌淵遠流長。2007年,經教育部批準,廣中醫與新加坡中醫學院聯辦七年制中醫學士學位課程,迄今已招收、培養超過1000余名中醫藥高級人才,執業中醫師有1/5來自該項目的畢業生。目前該項目在讀學生達471人,成為中新兩國間教育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中醫教育合作項目,為新加坡的中醫藥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陳文鋒出席廣州中醫藥大學與新加坡中醫學院合辦項目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

對打造國際化研究生培養與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陳文鋒認為,學校打造高質量的研究生英語課程教學體系,培養具有全球領導力、臨床決策能力的國際化研究生,同時,開放「一流學科」中醫學及相關學科群,吸引優質生源正逢其時。目前,在讀境外學歷生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90%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傳承創新.服務灣區

坐落於充滿活力與機遇的大灣區,既有地域優勢,又有文化底蘊。基於此,廣中醫勇於突破,獨闢蹊徑,努力探索與傳承嶺南中醫藥文化。

據陳文鋒介紹,學校具備建設階梯式嶺南醫學團隊的雄心壯志。其不僅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團隊3個,還有多所附屬醫院入選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通過積極開展嶺南內科、嶺南骨傷科、嶺南婦科等領域的重點研究,學校建設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確保流派學術思想和經驗成果代代相承‌。

近五年,學校成功轉化49項科研成果,總金額超2.67億元。附屬醫院成功研發新醫院製劑21個。其中第一附屬醫院研發的心陽片,第二附屬醫院養陰疏肝顆粒、溫陽解毒顆粒,青蒿研究中心青蒿素硫酸羥氯喹片和青杏顆粒等新藥紛紛獲批《藥物臨床試驗批準通知書》。學校還將整合國家醫學攻關產教融合創新平台等9個國家級、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等56個省級重大科研平台體系化、內涵式建設,圍繞中藥製劑研發、生產、轉化全面賦能,築牢鍛造中醫藥新質生產力的「四梁八柱」,構建中醫藥現代化產業體系。

學校還積極推動學術交流協作與資源共享,不斷提升嶺南中醫藥的協同創新能力。學校第一附屬醫院累計成立國家級、省級、院級等名醫工作室共49個,並培養近300名院內繼承人,構建一個由領軍人才引領、中青年骨幹為支撐、後備人才充足的嶺南醫學傳承團隊‌。

陳文鋒指出,站在當下科技融合窗口,挖掘嶺南在臨床上具有獨特優勢的中藥製劑品種,並逐步建立「嶺南名方」品種庫‌十分必要。學校三所直屬附屬醫院的復康寧膠囊、清金得生片、助孕丸、強肌健力膠囊、桔荔散結片、十味骨康口服液、三芪口服液入選廣東省醫療機構製劑「嶺南名方」(全省共二批8個)。同時,通過與藥企合作,學校推動名方製劑產業轉化,並積極探索將其推向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乃至全球的可能性,以提升嶺南中醫藥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學校開設一系列具有鮮明嶺南特色的中醫學專業課程,培養既掌握傳統中醫精髓,又具備現代創新思維的中醫藥人才,形成獨特的育人路徑。其中,「鐵濤班」、「深圳創新班」、「國維班」、「嶺南班」以及「岱翰國醫班」等中醫學專業教改班的設立,無疑是在中醫教育領域內大膽創新的生動實踐。

學校還增設《嶺南醫學源流與名醫學術精要》等專業基礎課程,並出版系列嶺南中醫藥特色教材和臨證教程,為學生學習嶺南中醫藥文化提供豐富資源‌。此外,學校創建「集體帶、帶集體、連動式傳承」的嶺南現代新型中醫師承教育體系,形成「校-政-院」協同育人的新模式,使學生在「早跟師、早臨床、多臨床」的基礎上,實現「同步臨床」,為中醫教育提供新的思路與成功範例‌。

學校第一、第二附屬醫院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基地。「嶺南陳氏針法」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嶺南傳統天灸療法」、「嶺南火針療法」、「嶺南羅氏婦科診法」是廣東省、廣州市非遺項目。通過舉辦非遺展覽、講座、義診等形式,向大眾展示嶺南中醫藥非遺項目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及其在現代醫療保健領域的應用價值。同時,借助現代技術手段更好地傳承、推廣這些珍貴的傳統技藝,讓更多人了解並受益於嶺南中醫藥的非遺瑰寶。

來日方長,未來可期。立足灣區建設,廣州中醫藥大學將繼續攜手香港,共同推動中醫藥的國際傳播,力爭在新一輪中醫藥強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和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建設中走在前列,為中醫藥走向世界貢獻更多的智慧與力量。

來源:紫荊養生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羅懿 校對:馬又清 監製:黎知明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