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賓:折耳根背後的美食人文-紫荊網

四川宜賓:折耳根背後的美食人文

日期:2025-05-07 來源:新華社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涼拌折耳根、折耳根炒臘肉、折耳根老鴨湯、折耳根包漿豆腐……面對滿滿一桌“折耳根全宴”,記者先喝了一口折耳根茶,潤了潤嗓子,隨後鼓起勇氣夾起一根拌了辣椒的生折耳根,忐忑地送到嘴裡。兩下咀嚼後,一股濃烈的魚腥味瞬間直衝腦殼。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我還是過於自信了。”記者尷尬地自嘲。但在之後的其他菜品中,作為配料的折耳根則完美融進了臘肉的鹹香、老鴨湯的鮮香,讓記者相當受用。

“五一”假期期間,記者來到四川省宜賓市李莊鎮,在領略川南地區旖旎風光的同時,也專程到古鎮上的李莊土菜館,挑戰大名鼎鼎的折耳根。

折耳根又名魚腥草,多產於西南地區。折耳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被稱作“岑草”或“蕺”。古代農書《齊民要術》中有折耳根食用加工的相關記載,可見古代折耳根已被廣泛種植和食用。

四川省美食家協會副會長趙一頻介紹,在四川折耳根吃法相當多樣,涼拌折耳根是經典做法,這種做法不僅保留了折耳根的清脆口感,還通過調味使其更加美味。其次是折耳根炒肉類,以及燉湯和當做配料加入燒烤等。

圖為涼拌折耳根。新華社記者高健鈞攝

不少到四川旅遊的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在朋友或飯店老闆的熱情推薦下,品嚐當地名菜折耳根。然而,品嚐後可以用“愛憎分明”來形容——愛吃的人慾罷不能,吃不慣的人避之不及。

“這麼久了,還是沒練出來吃折耳根的本領。”在成都生活了十餘年的東北人張先生“慚愧”地說。

無論在四川的哪個地方,折耳根幾乎都不可或缺。宜賓本地市民王書瑜說,吃火鍋時折耳根被看做“靈魂”,涼拌菜裡如果沒有折耳根,“筷子不得粘一下”。

在宜賓等川南地區,有着“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根”和“一天不吃折耳根心裡就發慌”的說法,可見折耳根在當地人心中的地位之重要。

“我們祖祖輩輩都在吃,還有好多民謠,比如‘茅草根、折耳根,我是奶奶的小孫孫’。”宜賓李莊土菜館主廚梁波說。

在西南地區,折耳根除了是一道美味佳餚,還被認為有清熱解毒等藥用價值。“折耳根燉湯的做法是將排骨燉煮軟爛後,加入曬乾的折耳根繼續燉煮,具有潤肺降燥的功效。”梁波說。

據查,折耳根被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明確其入藥和作為野菜食用的藥食同源效果。西南地區氣候相對溼熱,折耳根具有的清熱解毒、消炎抗菌等功效,也是其相對普及的原因之一。

李莊土菜館餐飲經理廖小敏介紹,折耳根還分為人工培育和野生兩個種類,區別在於口味輕重。

爲了更好地“接受”折耳根,在宜賓市翠屏區高橋村村民周世書的帶領下,記者決定對地裡的折耳根一探究竟。

從古鎮出發,沿迤邐小路驅車前行,經過一片片秧苗才露尖尖角的農田,來到周世書的農房前,一簇簇折耳根就在家門口的土埂上野蠻生長。

在宜賓市翠屏區高橋村,村民周世書介紹自家種植的折耳根。新華社記者邊思琪攝

“不用打藥,也不用施肥,特別好長,你看,摘下來就能吃。”周世書說,自家雖然可以種,但也就供自家吃,面對當地巨大的需要,折耳根已經在多個鄉鎮規模化種植。

在李莊鎮一片200餘畝的折耳根種植基地,記者了解到,折耳根一年能收4至5次,每畝單次可收3000斤以上,以最低售價每斤4元算,收入可超萬元。

晾曬場上成捆的折耳根成了藥材、茶廠裡折耳根被製作成涼茶、美食攤位上裹着折耳根碎的包漿豆腐滋滋冒油……小小折耳根,撐起了川南多個鄉鎮的特色產業,也藏着山水人文的生活真味。

來源:新華社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郭孟琦 校對:劉雨晨 監製:姚潤澤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