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專題調研組繼續在廣東省東部進行專題調研,組長馬逢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副組長吳秋北和陳勇,還有一眾港區人大代表們組成調研組。今日調研組行程進入最後一天,調研組來到廣州,參加專題調研情況交流會,聽取省政府負責領導有關工作情況的介紹,向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反饋專題調研的意見建議。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表示:”本次粵東的調研讓我看到了粵東地區的發展活力,讓我們更深入瞭解了潮汕文化以及粵東地區的高質量發展,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粵東地區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近年來,我隨著全國人大調研組走訪了粵東、粵西和粵中,深刻感受到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在沿著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和‘十四五’規劃的宏偉藍圖如火如荼的進行,我要特別感謝廣東省政府對‘一簽多行’政策的支持。這一政策的實施,極大地便利了人員往來,促進了文化交流,為兩地的深入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期待,‘一簽多行’能逐步有序拓展至廣州以及粵港澳大灣其他不同城市,包括粵東地區等,香港亦有不少潮州人,這不僅有利於兩地經濟社會的共同繁榮,更有利於增進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共同維護國家的繁榮穩定。“

她續說:”本次粵東之旅讓我看到了許多愛國主義教育的文旅典範,我們可以結合香港和粵東地區的特色,共同設計愛國主義旅遊路線,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參與。粵東地區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革命傳統,這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寶貴資源。我們可以將這些資源融入旅遊路線中,讓青年人在遊覽美景的同時,深入了解粵東地區的歷史和文化,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蹟和崇高精神。我們將香港‘一國兩制’的特色結合粵東地區的實際情況,創新旅遊形式和內容,打造具有特色的愛國主義教育旅遊品牌。通過舉辦各類主題活動和展覽,讓青年人在參與中受到教育和啟發,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
她指出,我們深知人才是推動進步的關鍵,我們要搭建更加廣闊的平台,吸引和培養各類人才,讓他們在粵港澳大灣區這片熱土上施展才華,實現夢想。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賦予了香港國際高端人才高地的任務,未來,我們可以和廣東省各市一起拼船出海,例如我們可以優化稅制,從“港人港稅”試點加速向全國全境“港人港稅+香港人才收香港稅”的模式、全面優化就業資格互認協調及認定機制以及在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建立人才協同機制等。
副組長吳秋北表示,此行調研了粵東,包括澄海區高德斯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和宏騰玩具展廳,而一踏入高德斯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就瞬間被濃厚的科技感包圍。”現代化生產線馬達轟鳴,精密儀器有序運轉,這裡簡直是玩具界的‘夢工場’。“從酷炫的變形機器人到萌化人心的互動玩偶,再到寓教於樂的益智玩具,每一件都充滿創意巧思。公司憑藉先進的3D 建模技術和智能生產設備,將天馬行空的設計完美落地,難怪能成為汕頭玩具創意產業的領軍企業!宏騰玩具展廳同樣精彩,琳琅滿目的展品薈萃眾多優秀企業的心血,讓人目不暇接。期望粵港持續加強更深入的合作。
副組長陳勇表示,粵東地區的紅色旅遊、非遺文化保育傳承等經驗,非常值得香港借鑒。例如,香港的愛國主義教育應進一步與香港歷史連結,從而激發港青把愛國主義發揚光大。

他並指,香港市民只需兩至三小時的車程乘高鐵到粵東地區,認為兩地在旅遊、創新產業等很多方面也應加強協同發展,攜手努力為國家的高質發展貢獻力量。
陳振英代表指出,自己從事銀行業多年,今年政府報告工作中的首兩項重點任務是大力提振消費以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因此建議粵東地區可參考香港銀行支援中小企的經驗,要求地區內的金融機構劃定專門用於支持中小企的一個固定額度,推動金融工具的創新以及運用潮汕地區僑資力量,吸引僑資的金融機構和資本落戶。
林至穎代表提到,本次粵東的調研我深刻體會到傳統的堅守與新質生產力交融的魅力,就本次調研,我有三點建議:一是產業協同與製造業升級,香港高校可依託前端研發優勢,與粵東三市聯合申報科研項目,推動技術成果轉化,在智能製造、氫能、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海洋經濟等領域形成“香港研發+粵東中試製造+香港檢測認證出海”的產業鏈供應鏈協同。二是綠色能源與環保合作。粵東海洋資源豐富,香港在海洋環境科學領域的研究優勢可助力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雙方還可合作開發風能、氫能等新能源項目。三是文旅資源聯動開發汕潮揭啟動文旅領域合作項目,香港可利用其國際化平台推廣潮汕文化,共同開發“潮僑文化+生態旅遊”線路,聯動大灣區黃金內灣,吸引全球遊客。
黃錦良代表表示,此次調研讓我充分感受到粵東地區在推動科技創新、產業轉型、教育發展、人才培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等方面成果顯著,發展潛力巨大。香港應當充分利用這些優勢,進一步加強協同合作,圍繞“一點兩地”全新定位,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向著世界一流灣區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宏偉目標奮勇邁進。
鄺美雲代表表示,粵東地區透過通過“非遺+旅遊”“非遺+研學”模式鮮活實踐非遺保育與傳承,既活化傳統技藝,又帶動地方經濟,將與現代生活、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值得香港借鑒。她並建議,粵港澳大灣區各市應大力推廣廣東湯文化,大家可以合力製作、推出一部藥食同源、有益身心、弘揚中華文化的《湯水綱目》共同説好廣東故事,說好灣區故事等。
李應生代表表示,潮汕地區商機蓬勃,建議內地與香港建立推動“引進來、走出去”的企業協作機制,以及鼓勵粵東地區企業與香港各行業的商會簽訂合作協議,並設立項目諮詢窗口,支持中小企拓展市場解讀政策措施等,促進跨境合作。
冼漢迪代表為粵東地區發展建言獻策,他提到可以從五個方面進行:一是開通汕頭與香港的郵輪線路帶動兩地旅遊業發展,開發“潮汕非遺+香港都市”主題產品,例如在郵輪上展示潮繡、工夫茶,抵港後銜接香港景點,形成互補吸引力。二是以中央紅色交通線為原型開發創新文旅產品。例如開發紅色主題文旅項目,活化歷史場景,通過互動敘事增強年輕群體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以更為有趣的方式傳承紅色基因。三是吸引潮汕地區華僑回鄉發展。潮汕地區僑鄉優勢顯著,建議探索與香港貿發局的合作,借助其在世界各地的38個海外辦事處,推廣潮汕地區的營商環境和投資潛力,吸引更多潮汕籍華僑回鄉投資興業,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四是拓展“一簽多行”“一周一行”適用城市。2024年12月1日陸續實施赴港澳旅遊“一簽多行”“一周一行”等便利措施後,居民辦證熱情高漲,建議進一步拓展至大灣區九城和汕潮揭等城市,加深各城市間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五是進一步推廣“刷臉”通關模式。希望繼續完善有關技術和機制,如一次刷臉即同時完成兩地的檢查流程,進一步減少旅客等待時間,實現“有關似無關”的無感通關模式。
李聖潑代表提到,潮汕歷史悠久、文明璀璨、文脈綿長。在未來發展中可以建立區域發展協調機制,立足各自產業優勢和資源稟賦,明確分工,避免同質化競爭,既分工又合作,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融合發展。同時可以發展優質的農產品、食材和特產,比如說單樅茶要系統化形成一定的原產地標準、認證體系和重點企業、品牌,形成標準化和品質分級,明碼實價。最後,總書記視察要求做好“僑”的文章,潮汕的海外僑胞和在外打拼的鄉賢有很多愛國愛鄉的商界巨賈和成功人士,僑資源豐富且珍貴,建議要鼓勵他們不僅回鄉捐錢,還要留鄉和回鄉就業創業。
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黃玉山提到,在本次調研中化學與精細化工廣東省實驗室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非常贊同實驗室的發展方向,堅持創新性的前沿基礎研究,瞄準經濟發展的需求,滿足廣東經濟發展的要求。同時,在調研三環公司的時候,也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發揮民營經濟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至此,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專題調研組的活動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