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滿足區內居民對社區空間的需求,東區民政事務處計劃將已停辦的“前東華三院李志雄紀念小學”閒置部分改建為社區設施,工程預計於2025年底展開,工期約兩年。該校自2011年停辦後,部分校舍現由房屋署管理,多年來未獲善用,地區團體及居民多次倡議活化。


活化閒置空間滿足社區需求
據民政事務處文件指出,前東華三院李志雄紀念小學自2011年停辦後,部分校舍已改為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及僱員再培訓局的辦公大樓,但有蓋操場及員工宿舍長期空置。
民政事務處表示,多年來地區團體及居民一直希望善用該土地資源,舊校舍有蓋操場及員工宿舍雖受土地用途限制,但經評估後認為可透過改建工程轉型為社區設施。2023年4月的地區諮詢中,項目未收到反對意見,顯示居民支持發展。
工程設計簡約實用
改建計畫以多功能為導向,將設置多用途禮堂(預計容納300-400人)、多功能活動室(可供社區團體使用)、音響控制室及配套設施,供東區居民使用。民政處強調設計將以“實用簡潔”為主,現正深化細節並準備招標文件,目標最快於2025年第四季動工,2027年完工。
此項目是東區民政事務處與房屋署協調的成果,旨在善用珍貴土地資源,提升社區福祉。具體設計圖已附於規劃文件,後續進展將適時公布。
東區區議員植潔玲對改建計劃表示支持,她表示,自2014年起她已持續跟進該閒置校舍的活化問題,對項目歷經十年終有進展感到欣慰。她指出:“我們全力支持盡快將閒置部分開放給市民使用,但希望民政事務處能優先考慮小西灣邨居民的使用需求,無論是個人還是社區團體。”她建議設施啟用後應建立適當的預約機制,確保當區居民能優先使用這些公共資源。
另一東區區議員李清霞支持項目之餘,更提出“升級”建議,她說:“現時社區活動仍要製作大量橫額,既不環保,投影器的解像度亦不理想。若預算許可,希望增設LED屏幕,讓團體只需攜帶USB手指即可展示內容。”她理解場地非永久設施,部門或需控制成本,但仍希望處方積極考慮。
建議興建多層設施增加不同功能空間


記者於五月六日下午來到小西灣邨瑞盛樓旁的籃球場現場觀察,當日未有街坊使用籃球場,場內遺留部分食物膠盒垃圾,角落處更有大量米粒灑落地面,懷疑有人餵飼野生雀鳥。場外更有街坊“DIY”晾衣處。
小西灣邨居民Chris接受《港紙》訪問時提出建議,認為民政處可考慮擴建多層設施,增設健身室等多元化用途,以更有效善用珍貴土地資源。他說:“現時當區缺乏健身室,柴灣反而設有相關設施。”他不清楚現行規劃是否僅限單層社區會堂,建議當局可考慮興建兩至三層,增加不同功能空間,例如加入原有籃球場或其他新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