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通關協作 築牢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基礎支撐-紫荊網

深化通關協作 築牢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基礎支撐

日期:2025-05-20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林曉輝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與國家海關總署署長孫梅君會面,就加強香港和內地海關的執法和合作交流意見。兩地的通關便利不僅關乎兩地經貿往來的效率提升,更承載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戰略使命。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通關便利化已成為打破制度壁壘、促進要素流動的關鍵紐帶。

事實上,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和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作為大灣區建設的核心引擎,其發展軌跡清晰勾勒出通關協作的迫切需求。河套園區依託“一區兩園”的特殊安排,需要實現科研設備、生物樣本等特殊物資的跨境高效流轉;前海片區作為現代服務業開放平台,則要求金融人才、專業服務等要素的快速集散。當前兩地海關探索的“跨境一鎖”“中轉易”等創新模式,正是為這些專業園區量身定製的通關解決方案。通過數據共享和風險聯控,既守住監管底線,又為科研合作爭取到寶貴的時效空間。

海關協作的深化正在重塑大灣區的產業生態鏈。在生物醫藥領域,香港與內地海關建立的特殊物品聯合監管機制,使得臨床試驗用藥品可實現“一次審批、多次往返”,大幅縮短新藥研發周期。這種制度創新直接推動了河套園區內多個國家級藥物評價中心的落地。在高端製造領域,深港海關試點的“跨境快速通關”模式,使前海保稅區的電子元器件能以“秒級”效率配送至東莞製造基地,形成“香港接單、深圳組裝、東莞生產”的協同網絡。這種產業聯動效應,正是通關便利化釋放的制度紅利。

展望未來,大灣區的一體化進程需要海關協作向更深層次拓展。在規則銜接層面,可探索建立深港海關聯絡官制度,推動兩地AEO企業互認標準接軌;在科技應用層面,可藉助區塊鏈技術構建跨境貿易信任平台,實現單證電子化流轉和智能審單。特別是在新興領域,如跨境電商零售進口、低空經濟物流等,更需要海關部門創新監管模式,為新業態發展預留制度空間。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環保從業員總會主席,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劉雨桐 校對:李博揚 監製:張晶晶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