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資管巨頭齊聚深圳,熱議大變局下全球資產配置機遇與挑戰-紫荊網

中外資管巨頭齊聚深圳,熱議大變局下全球資產配置機遇與挑戰

日期:2025-05-21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5月20日,來自歐美、中東及東南亞等全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名中外嘉賓齊聚深圳,出席由中國基金報主辦的首屆全球資產管理論壇系列活動。此次論壇圍繞“大變局下的全球資產重估與配置”主題展開探討,是目前在深舉辦的國際化程度最高、行業影響力最大的資管盛會。

圖片

搭建全球資管溝通交流平台

以當下“小滿”收穫未來“大成”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政治格局在重塑,全球經濟秩序在調整,前沿技術的快速發展正推動新一輪產業革命,社會思潮與文化正多元碰撞,全球治理體系正面臨困境與革新。全球資產定價邏輯應如何調整,資產管理行業運營應如何變革,方能在適應這一系列變化的同時,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並惠及廣大投資者?

作為紫荊文化集團旗下的財經傳媒機構,中國基金報始終堅持專業化、國際化、平台化發展戰略,致力於搭建全球資產管理行業與中國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及企業溝通交流的平台。

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標誌着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在全球舞臺的話語權進一步提升。通過深港聯動、中外機構對話,論壇不僅為境內外投資者搭建了政策解讀與經驗交流的平台,更向國際社會傳遞了中國堅持高水平開放的決心,論壇成果將為大變局下的全球資管行業注入信心,助力構建更具韌性的資產配置新範式。

正如紫荊文化集團副總經理丁偉在致辭中所言:“今天大家相聚一堂,充分溝通交流,挖掘資本市場投資價值,發現業務拓展機遇。明天是中國二十四節氣的小滿。小滿未滿,萬物可期,相信與會各方將以當下之‘小滿’,收穫未來之‘大成’!”

粵港澳大灣區

是全球資產管理業最佳聚集地

圖片

丁偉在致辭時表示:“在大變局之下,我們也要看到一些確定性因素。比如,中國改革開放的國策不會變,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仍然是帶動發展的重要引擎;走過45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深圳經濟特區依然充滿蓬勃朝氣,正以強勁的創新活力打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丁偉同時強調,近年來,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持續升級,跨境投融資渠道更加暢通,面對地緣政治衝突和全球市場波動,香港的“避風港”效應愈發凸顯。其穩健的金融監管體系、高效的清算結算系統、多元化的金融產品,以及與內地市場的深度融合,使其成為全球投資者配置中國資產、分散風險的重要樞紐之一。作為立足深港、深耕大灣區的文化企業,紫荊文化集團堅定看好大灣區、看好深圳、看好香港。

圖片

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長時衛幹致辭時表示,深圳是改革開放後,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經過45年的發展,已成為一座充滿動力、活力、創新力的現代化大都市,45年的時間創造了人類城市發展史的一個奇蹟。今天的深圳依然充滿了非常強勁的發展勢頭,2024年深圳GDP同比增長5.8%,規模達3.68萬億元,居中國城市第三位,亞洲城市第四位,全球城市前十。

時衛幹分享了他的三個觀點:第一,中國經濟始終保持穩健快速增長,為全球經濟的穩定提供了中國力量,可以用中國市場的確定性來應對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第二,中國資產正迎來價值重估,可進一步加大中國資產配置力度;第三,深圳將利用好內地和香港市場一系列的互聯互通機制,加強深港聯動,共同打造全球資產管理最重要的聚集地。

外資機構積極布局

中國機遇不容錯過

圖片

摩根資產管理全球主席白博文(Paul Bateman)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在過去的四分之一世紀裡,我有幸到訪中國逾百次,每次都印象深刻。中國金融市場的蓬勃活力令人鼓舞——無論是其規模體量、專業水平、對外開放還是戰略遠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展望未來,白博文認為,資產管理業將在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令人欣喜的是,監管近日發佈的公募基金改革藍圖,將引領資產管理機構文化建設與投資理念的高質量發展。

圖片

匯豐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馬禮豪(Nicolas Moreau)表示,在當前宏觀經濟環境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成本上升和投資者需求的變化正在重塑行業,匯豐投資管理的長期增長戰略依然堅定:聚焦拓展零售、財富和機構業務,同時提升在新興亞洲市場和另類投資領域的能力。

他說:“近年來,我們積極通過合資企業和戰略收購增強能力和拓展版圖——自 2005 年成立的匯豐晉信基金(HSBC Jintrust)在中國市場取得了成功;近期的戰略收購則幫助我們在新興市場擴張,拓寬產品範圍,並在房地產和能源轉型基礎設施等領域積累能力。”

圖片

宏利投資全球多資產解決方案主管Luke Browne表示,儘管我們聽到的種種言論已經產生影響,關稅的削減進程也已開始啟動,但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下滑,商業基本面也日趨惡化。

Luke Browne表示,基於上個季度的情況,從全球配置角度建議遠離美國和發達市場,我們更喜歡中國市場。

新變局下資產及財富管理

與時俱進把握無限商機

丁偉表示,全球資產管理行業出現了許多新變化,呈現出至少四個新趨勢:一是數字化浪潮加速行業變革;二是全球經濟環境複雜多變,投資不確定性顯著增加;三是全球資產配置需求日益多元化,新興市場成為新引擎;四是ESG投資理念深入人心,可持續投資漸成全球共識。

圖片

中保投資公司董事長賈飆表示,中國經濟正加速從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型,新興產業、科技創新、綠色經濟等領域的投資機會日益顯著,為保險資金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投資空間。

賈飆認為,面對新形勢,保險投資機構須順勢而謀:堅持按照險資的資金性質開展投資,堅持多元化的資產配置體系,深耕資本市場,積極布局海外優質資產。

圖片

招商銀行副行長兼招商基金董事長、招商信諾人壽董事長、招商信諾資管董事長王小青表示,財富管理與資產管理,恰似硬幣的兩面,相互依存、相互映照,共同推動着金融市場的發展。

王小青表示,從財富管理機構的視角來看,優秀的資產管理機構需要具備多方面的能力,包括投研文化、體系建設、深度研究、風險管理、客戶陪伴等。在此基礎上,當前招行尤其關注資產管理機構以下三點特質:一是言行一致,二是相信長期,三是形成特點。招行將繼續深入了解客戶需求,加強與資產管理機構的合作,共同打造可持續發展的財富管理生態。

圖片

安聯投資risklab(風險實驗室)全球負責人Tim Friederich表示:“中國發展養老金體系的道路可能並不平坦,但終將獲得回報。我相信中國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安聯環球投資很榮幸也很興奮能成為這一進程的一部分。風險實驗室的使命是幫助投資者實現目標。我期待與中國合作伙伴緊密合作,幫助中國養老金投資者實現退休目標。”

Tim Friederich認為,資產配置並不關乎市場擇時。有句投資名言“與其擇時,不如長期在場。”沒有人能永遠押對市場方向,尤其是那些需要面對長期跨度的養老金投資者。若投資組合過於集中,你的退休目標可能將面臨巨大風險。因此,構建多元化的戰略性資產配置是關鍵。

在圓桌討論環節,安聯基金總經理沈良、渣打銀行北亞區首席投資總監鄭子豐、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亞洲資產配置主管胡俊禮、富達國際亞太區(日本除外)股票投資總監Gary Monaghan、瑞士百達資產管理亞洲(日本除外)首席執行官趙俊傑(Junjie Watkins)、新曦(Syncicap)資產管理首席執行官盧俊義(Jean-Marie Mercadal)等多位海外資產管理行業高管,圍繞“全球資產配置和中國機遇”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在下午舉辦的“2025中國機構投資者論壇”上,近20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及上市公司龍頭企業的高管,就“譜寫中國資產管理行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主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李博揚 校對:劉雨桐 監製:張晶晶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