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省委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港澳台辦公室、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宣傳文體部的大力支持下,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廣東省文聯、紫荊文化集團聯合主辦,廣東美術館、香港文聯、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中國對外藝術展覽有限公司和紫荊雜誌社承辦的“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香港)”今日(5月22日)舉行開幕儀式。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勁軍,紫荊文化集團董事長許正中等出席並擔任主禮嘉賓。

李家超表示,很高興出席“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香港)”的開幕式,欣賞這場匯聚廣東百年藝術精華的文化盛會。

“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全面展示廣東美術在一個多世紀以來的發展脈絡與成就,已經分別在北京和廣東成功舉辦,這次來到香港展出,將為在香港的觀眾呈現嶺南作品的獨特魅力。
這次展覽展現廣東美術從“勇立潮頭”的洋畫運動,到“百花爭妍”的當代創新,是一場穿越百年的藝術之旅,將讓更多香港市民和遊客欣賞廣東美術經典,領略中華文化魅力,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交流的良好示範。
上世紀初“嶺南畫派”開宗立派,以“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為旨,傳承中國傳統筆墨的精妙、吸納西方光影技法的明麗,開創出獨樹一幟的藝術風貌;同時廣東出現“國畫復活運動”,建立“國畫研究會”,提倡國學回歸,堅守傳統。
今天回看這一段藝術史,看到的是“守正”、“創新”內涵的兼容並蓄,彰顯了中華文化和而不同、相容互補的要義。這股多元發展的藝術之風,更隨着人潮與商貿的往來,吹拂到香江,滋養香港美術教育的土壤。
嶺南一脈,粵港同根,廣東與香港山水相連、文脈相通,更在國家危難之際共擔民族大義。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漫長歲月中,烽火連天、山河破碎,一批又一批粵港藝術家投身抗戰洪流,有些更以畫筆為刃,喚醒民族大義。
這次展覽將展出超過一百件經典作品,涵蓋了嶺南畫派名師大家的重要畫作, 很多都是畫家以救國救亡為主題的著名作品,這些作品讓香港市民共同回顧救亡謀存的烽火歲月,加深大眾對抗戰歷史的認識,提升社會各界的家國情懷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下,香港正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全力發揮“一國兩制”下,香港“內聯外通”的優勢,傳承中華文明底蘊、匯聚世界文化精粹,讓中國藝術的壯闊山河,通過香港藝壇走向國際舞台。這次展覽的主題“其命惟新”取自《詩經》,寓意文化傳承要在守正中創新,在開拓中前行。

在活動現場,李家超對香港藝術界提出了三點期許。
第一,以文脈為舟,深化粵港藝壇共融。這次展覽是粵港同心,共築文化交流橋樑的生動體現。去年底,香港首次擔任“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的主辦城市,在大灣區多個城市同步舉行現場演出和交流活動,組織超過14,000名香港和內地的藝文同業參與,吸引超過216萬觀眾人次參加。特區政府將繼續與大灣區城市攜手合作,展現香港同根同源的人文姿彩和文藝內涵,推廣嶺南文化特色,共建人文灣區。

第二,以創新為筆,拓寬藝術對話視野。中華美術活現在宣紙筆墨、木刻版畫,以至漫畫水彩、雕塑油畫,材料媒介從來不拘一格,精彩紛呈。李家超相信業界將繼續通過科技賦能,善用創新手法和藝術科技,推動跨界融合,為傳統和新興藝術提供生動載體,以“數字化”、“沉浸式”等方式走向海內外觀眾,吸引全球年輕世代互鑒共賞中國藝術的文化溫度。

第三,以民心為橋,厚植文化認同根基。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特區政府將舉辦不同類型的紀念活動,提升全社會的愛國精神。香港已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並每年籌辦“中華文化節”,進一步提升香港市民的民族自信。李家超勉勵藝術界要銘記先烈為民族存亡而戰的堅定意志,以中華文化藝術軟實力,向觀眾呈現家國情懷的要義,提醒社會珍視得來不易的和平。

李家超表示,“廣東美術百年大展”不但是一場藝術盛事,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讓觀眾們從百年丹青中,了解嶺南文化的薪火相傳,重溫烽火歲月中“以藝報國”的赤子丹心,感悟粵港兩地血脈相連、同舟共濟、同氣連枝的深厚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