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紀緯紋
回望世界城市發展的歷史,一條顛撲不破的道理顯而易見:城市發展絕非一成不變的靜態規劃,而是隨時代變遷持續進行的自我革新;發展的成功絕非繫於個別力量,而是眾志成城。
香港今日正立足於一個歷史性的“破繭”時刻——這既是對世界百年變局的及時迴應,也是身處國家發展洪流中必須經歷的蛻變。正值慶祝香港迴歸祖國28周年之際,我們絕對可以為近年來在營商環境與全球競爭力、教育與科研的國際認可、法治進步和基層治理等領域的發展成就而自豪,為這來之不易的成果而感恩。然而,過往的成就終究是歷史的片段,真正考驗我們的是在未來更復雜的棋局中,如何以破局的勇氣、求同存異的態度攜手為香港的發展推進革新。
香港國安法的實施,為社會撥亂反正、由亂轉治提供了堅實的法治和制度保障,是香港重新找回秩序和重啓發展步伐的關鍵一步。當前,世界格局與上世紀90年代或千禧之初不同,隨着全球產業鏈深度重構、科技革命席捲所有產業、全球政經與區域競合格局波譎雲詭,一些昔日的優勢可能轉瞬成為明日枷鎖。香港若只以恢復往日榮光為終點,無異於刻舟求劍,過往的成就不應亦不能成為重新出發的束縛。
未來的香港,註定要以新功能投入競爭,以新面貌屹立於世界。北部都會區將打造未來數十年的城市與區域空間格局,創科的巨大投入將聯手金融業推動產業結構的脫胎換骨,“一國兩制”的深化實踐更需治理智慧與制度創新。自我革命的路上,成果絕非唾手可得,伴隨而來的陣痛與障礙如影隨形。如商界與政府要應對傳統行業所面對的轉型壓力,市民與政府要聯手化解深層次社會矛盾,全社會須以睿智和勇氣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足夠自信在全新環球格局中排除干擾做好戰略定位等。每一項都是硬仗,亦是宏大的工程。若只寄望於特區政府“孤軍奮戰”,終將步履維艱。真正的破局之力,源於每個人對香港未來的共同願景與行動自覺。不論身份、能力,在變革過程中,人人皆是“局內人”和“行動者”。
現在正需要重振一向引以為傲的獅子山精神和同舟共濟的情懷。如企業家當勇於開拓新域與轉型,以共贏的態度支持國家和香港創新發展;教育界需銳意革新,培育面向未來、以中華文化為基因的創新型人才;文藝工作者應扎根本土、連通世界,講好新時代香港故事;普通市民更需以主人翁姿態,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建言獻策,將身份認同與鄰里關係轉化為建設性力量。惟有當“人人都是行動者”深入人心併成為城市精神,香港才能以全新的姿態釋放出磅礴動能。
今日香港正步出徘徊已久的十字路口,在逐漸穩固的新基礎上朝着發展願景大步前進。未來已來,在邁向由治及興、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征程上,讓750萬市民齊心以“破繭”的決心擁抱革新,以“局內人”的擔當凝聚共識,以“行動者”的姿態投身建設,同心打造一顆全新的“東方之珠”,讓香港成為更能貢獻國家的“掌上明珠”。
(作者係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