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創中西合璧新療法治自身免疫疾病 破解長期用藥的抗藥性難題-紫荊網

港大醫學院創中西合璧新療法治自身免疫疾病 破解長期用藥的抗藥性難題

日期:2025-07-03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中醫藥學院的研究團隊最近取得了一項重要突破,他們發現將中藥黃芪的活性成分與西藥“甲氨蝶呤(MTX)”聯合使用,可以有效改善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症等自身免疫疾病的慢性炎症反應。這一發現為解決患者長期用藥導致的抗藥性和副作用問題提供了新方向。

自身免疫疾病目前難以根治,患者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身正常細胞,導致組織和器官受損,需要長期用藥控制。雖然 MTX 是臨床一線藥物,能夠緩解症狀,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抗藥性,高劑量還可能引發肝毒性等嚴重副作用。

由港大醫學院中醫藥學院林响教授和沈劍剛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通過分析過去 40 年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等五種常見自身免疫疾病的 1,640 種中藥複方,發現黃芪是臨床最常用的傳統藥材。團隊通過自主研發的乾燥綜合症小鼠模型和患者臨床研究,首次證實黃芪能夠抑制“濾泡輔助 T細胞(Tfh 細胞)”,這種細胞在自身免疫疾病中負責攻擊正常細胞。研究發現,MTX 不僅無法有效抑制 Tfh 細胞,反而可能導致其數量輕微上升,而黃芪則能有效調控 Tfh 細胞活性,突顯黃芪顯著的治療價值。

10371751534301_
由林响教授(右一)及沈劍剛教授(右二)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將中藥黃芪的活性成分與西藥“甲氨蝶呤(MTX)”聯合使用,可以有效改善自身免疫疾病的慢性炎症反應,為解決患者長期用藥導致的抗藥性和副作用問題提供了新方向。

此外,團隊首次從黃芪中分離出活性成分——毛蕊異黃酮,證實其能同時抑制人類和小鼠的 Tfh細胞反應,並成為首個 BATF 轉錄因子抑制劑。BATF 是調控 Tfh 細胞分化的核心蛋白,其結構在人類和小鼠中相似度高達 99%,這為跨物種治療應用奠定了基礎。

毛蕊異黃酮能精準阻斷 BATF 功能,抑制 Tfh 細胞活化,降低自體抗體產生。更重要的是,毛蕊異黃酮能夠彌補 MTX 治療的不足,兩者聯合使用展現出顯著的協同療效,即使在慢性炎症階段,聯合用藥仍能有效保護靶向器官。

港大醫學院中醫藥學院助理教授林响教授表示:“聯合使用黃芪的活性成分可以實現減毒增效,大大降低 MTX 使用劑量,同時維持療效,顯著提升用藥安全性。研究團隊已就毛蕊異黃酮作為自身免疫疾病新型治療方法申請國際專利,標誌著中醫藥現代化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這項研究具有高度臨床轉化潛力,有望解決自身免疫疾病患者長期依賴 MTX 導致的抗藥性與副作用問題。未來,這一療法有望惠及全球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並為中醫藥活性成分的現代化開發提供循證依據。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江心雨 校對:郭孟琦 監製:姚潤澤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