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大學7月10日舉辦“何永祥嶺南派畫展暨學生作品賞析”開幕典禮,首次公開展出由嶺南派著名畫家、香港書畫藝術導師協會會長及嶺南大學嶺南派中國畫高級導師何永祥與20位不同學科背景的嶺大學生共同創作的大型畫作《嶺南春色》,以及其約40件藝術作品。
據了解,參與創作的學生在進入畫班前,大多沒有接觸過中國畫。此番在導師何永祥的悉心教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習,他們不僅掌握了嶺南派的諸多創作技法,更生發出對傳統國畫藝術的由衷喜愛。學生的創作表現亦讓何永祥倍感欣慰,他表示,今次師生合作畫並非一個單元性的靜止活動,而是一個承傳的流動,一個時光的流動,“同學的參與令我感覺到,他們是確認了嶺南畫派承傳的意義及價值。”
大型畫作《嶺南春色》
嶺大近年不斷強化美育,以推動更多年輕人參與及傳承中華文化,在2023-24年度更獲得嶺南教育機構資助,展開“嶺.藝”中華文化推廣及傳承計劃,透過大型推廣活動及學習成果展覽,由淺入深為學生提供完整的學習歷程,展現中華文化藝術的多元風貌。今次的師生畫展便是該系列實踐活動的又一碩果。
師生共創大型畫作《嶺南春色》,作為展覽重頭戲被展陳在最醒目位置。該幅作品長寬約1米 x 1.9米,以生機盎然的大自然景觀為題材,透過生動的筆觸和色彩,描述大自然的活力,展現出大地回春的意境。而20位不同學科背景的嶺大學生在何永祥的指引下,各自負責繪製其一部分,有人專畫花朵,有人專畫綠竹、有人專畫雀鳥……配合可謂親密無間,為完成畫作各顯其能。學生們的筆墨將嶺南畫派的傳統技法與創新精神融合,呈現嶺南藝術的文化底蘊和現代活力,同時推廣嶺南畫派扎根傳統又勇於創新的精神。
展覽現場的何永祥個人畫作
嶺南四季各具風情,揀選春天攜學生共繪春色,全因何永祥被這一班年輕人的青春朝氣所打動。“我看大家好像春天的花朵一樣,是好燦爛。”他表示,在課堂裡自己和學生的關係相處得不錯,喜歡聽他們問問題,“我又喜歡輕鬆開下玩笑這樣,所以他們沒壓力的。”發起合作呼籲後,何永祥收到學生的積極響應,紛紛踴躍參與,待共創者集結就緒後,創作便正式開始。
誠然,短期內要完成一幅高質素的多人合作畫並非易事。作畫過程中,有的學生對技巧掌握得熟練些,便很快搞掂,有的學生稍慢些,何永祥就在一旁幫忙指引。“整個創作過程令我好開心。有難度,但不難去衝破的。”他並盛讚嶺大開設嶺南派中國畫班難能可貴,而自己在此任教,更願意傾盡所能,將所識全部教授予同學聽。
何永祥
嶺南畫派自高奇峰一代數位祖師始創,後誕門中宗師趙少昂,再由趙少昂師傳三代門人何永祥,時至今日,何永祥再將嶺南派技法傳至一眾嶺大學生,是為將“承傳”二字勾勒圓滿。
嶺大翻譯、跨文化研究及企業傳訊課程二年級生郭穎瑤在《嶺南春色》的創作中負責畫竹。談及創作靈感,她表示到自己作畫時紙上還沒有花,顏色尚且只是黑白,“所以我覺得有個綠竹的話,有一些顏色加進去,整幅畫作會比較立體。”此外,更因了解到竹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常見的符號之一,所以最終選擇綠竹來做自己的題材。
郭穎瑤分享,自己雖會使用水彩和油畫進行創作,但此次是她第一次接觸中國畫,認為這是個很好的機會,“何老師的悉心指導讓我逐漸投入其中,開始欣賞嶺南畫派融合中西的獨特風格,既有中國水墨的神韻,也融入西方色彩的元素。今次參與創作亦讓我學會更細緻地觀察自然界,例如鳥類的姿態與神情等,提升我自由創作的能力。何老師鼓勵我們發揮個人風格,從構圖到色彩運用,每一筆都能展現出我們對作品的用心與想像。”
何永祥(左)與郭穎瑤在畫展現場合影
何永祥嶺南派畫展暨學生作品賞析
日期及時間:
7月11日至19日(周日休館) 中午12時至下午5時
地點:
九龍博物館道38號西九文化區M+大樓13樓「嶺大@西九龍」
免費參觀(市民需於參觀日期前最少3個工作日經網上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