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中心榮譽研究員凌友詩
國家關於教育的主權與關於政治和經濟的主權一樣重要,如果中央政府不掌握教育主權,進行本國教育,國家的根本將被破壞。教育主權的主旨是課程和教材。教些什麼,什麼必須教、什麼不可以教,是教育主權中最不可讓渡的內容。國家尤其對於九年義務教育中的語文、歷史、道德這幾個涉及意識型態和國族認同的領域,應該緊緊握住其設置權和執行權。
2017年9月,教育部完成小學及初中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的統一編纂工作,三科的統編課本由2017年9月開始全國投入使用。
然而,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由於國家教育主權力不能及,加之又受到英美和台灣敵對勢力的夾擊,特區政府的課程改革出現偏差,第一,初中中國歷史“科”改“專題”,國史與世界史及其他人文社科以專題的方式混合而談,國史失去主體性。第二,高中中國歷史科是選修科,選修學生不足10%,且考試出題專而偏,以艱澀嚇怕學生。第三,中國語文科以培養語文能力為名,抽空文化意識和道德情意,玩弄語文運用,學生興味索然容易生厭。第四,公民科以世界公民為主題,國族認同與中國公民身份認同模糊不清。第五,高中必修科通識科為校本教材,討論社會政治問題卻任由教師取材,成為校園政治化的溫床。這些問題導致了國家教育主權在香港一直處於模糊地帶,大部分回歸後成長的一代對國家認同不清,部分極端的年輕人甚至提倡“自決”和“獨立”。
香港教科書一向沒有政府統編本,政府只提課標,教材由書商自己編印。反對派的教育工作者協會和幾份反共報章在教育界具有很強勢力,加之前述五方面的教改問題,如此背景下,香港教育情況不容樂觀。
教育乃國家大計,是政治之一體兩面。此決非由特區政府自定政策所能完成,事實上也不應任由特區政府自定政策。過去兩年,我國義務教育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已經有了教育部的統編本,此乃國家統一的象徵。中央在教育的關鍵領域行使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是治本之事。研擬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教育部統編本行之於香港,並且就相關的、師資培訓、教學資料進行統一辦理,或應儘快提上國家議事日程。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8年3月號
編輯:李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