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北京 郭達
近年來,低空經濟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快速發展。歐美發達國家在低空空域管理、通用航空產業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低空經濟已成為其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低空經濟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迅猛。目前,我國通用航空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低空飛行器數量逐年增加,低空經濟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隨著我國航空產業的快速發展,低空經濟產業鏈逐漸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
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正成為全球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低空經濟不僅能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和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還將在全球範圍內促進經濟復蘇和合作創新。
低空經濟是指以低空空域(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離原則上在1,000米以下,根據不同地區特點和實際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的空域)為依託,以開發低空資源為牽引,以通用航空產業為主導,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低空經濟廣泛體現於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中,涉及低空飛行、航空旅遊、支線客運、通航服務、科研教育等眾多行業,是輻射帶動效應強,產業鏈較長的綜合經濟形態,在促進經濟發展、加強社會保障、服務國防事業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低空經濟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徵,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和數實融合的特點,以及長產業鏈和廣泛輻射面的經濟形態,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經濟的發展對於國家交通戰略布局、區域經濟發展乃至國防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研究其制約因素與優化對策對於實現國家長遠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低空經濟作為一種綜合經濟形態,展現出顯著的跨領域協調發展和新質生產力特徵。低空經濟包括依賴低空空域、開發和利用氣候資源及檢測和治理空氣質量而進行的生產活動,以及直接或間接開發低空空域和氣候與空氣資源的相關產業活動,這樣一些產業活動而形成的經濟集合體都屬低空經濟範疇。其中,開發和利用氣候資源的生產活動包括天氣預報、碳排放交易、空中水資源開發和利用、太陽能發電等;與空氣資源有關的生產活動主要是指空氣環境檢測與污染治理;依賴低空空域的生產活動包括通用航空服務以及提供公共服務和執法的警務和海關緝私飛行等活動。
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以低空空域的開放、基礎設施的完善、低空飛行器的研發與運營為核心,推動了低空產業的創新與升級。低空經濟活動形式形成了三類相應產業:一是與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相關的產業,包括人工降雨/雪業、風能電力業、太陽能電力業,以及部分隸屬於製造業範疇的雨雪彈製造業、風能發電設備製造業、太陽能光伏產業、太陽熱能產業等;二是與空氣資源有關的產業,包括致力於人居建築、交通工具以及特殊環境乃至大氣環境有關的空氣安全、空氣質量檢測,檢測與控制及相關技術、設備、產品和工程研究、開發、應用與推廣等於一體的產業簇群;三是依賴低空空域的相關產業,主要是通用航空業,主要包括工業航空、農林航空、執照培訓飛行、休閒娛樂飛行等活動,以及通用飛機器、直升機、動力傘、滑翔傘、動力三角翼、載人熱氣球和飛艇等航空器和浮空器的研發、製造與銷售活動。其中,以“通用航空+”模式出現的新興融合業態,其核心為航空器與各產業形成“組合式”產業形態,包括“通用航空+農林”“通用航空+旅遊”“通用航空+體育”“通用航空+電力”“通用航空+公安”等。低空文旅產業通過“文化+航空”、“低空載人與物流”“旅遊+航空”等模式,廣泛應用於觀光旅遊、文化傳播、體育活動和生態保護等領域,在產業運行監管、對外營銷宣傳、公眾個性化服務方面逐步發揮出重要作用,並為遊客帶來全新的空中視角和深度體驗。
2021年2月《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首次將“低空經濟”寫入國家級規劃,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將“低空經濟”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定調。空管體制是發展低空經濟的關鍵,2023年我國先後發布多項文件,空域管理改革持續推進,為低空經濟的規範化管理提供指引。2024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之後,全國共有26個省(區、市)將低空經濟寫進2024年的工作報告中。各地積極搶抓低空經濟產業密集創新和高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加快形成低空經濟產業集聚效應和創新生態。低空經濟的發展從“試點探索”走向“大範圍實踐”,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舉措之一。推動低空經濟健康發展,需要加強開放合作,完善政策引導和技術創新機制,構建全球產業合作新模式。
低空經濟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當前,低空經濟蓬勃發展,產業帶動效應凸顯。全國各地紛紛加入低空經濟發展新賽道,華東、中南地區低空經濟創新活躍度高,尤其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正緊鑼密鼓地推出低空經濟相關推進政策,明確未來產業發展節奏,積極搶抓低空經濟產業密集創新和高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自2012年大疆無人機發布第一台消費級無人機以來,中國民用無人機市場便呈爆發式發展。如今,無人機產品已涉足民用場景的各個領域,為提高各領域效益作出了重要貢獻。根據《中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發展報告2023-2024》顯示,中國無人機產業規模年增長率比傳統通航年增長率高10個百分點,成為低空產業發展重要驅動力。根據民航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通航企業達到689家,在冊通用航空器3,173架,通用機場451個,全年作業飛行135.7萬小時,近三年年均增速超過12%;在無人機方面,截至2023年底,無人機設計製造單位約2,000家,國內註冊無人機126.7萬架,同比增長超30%,飛行2,311萬小時,同比增長11.8%。2023年民用無人機產業規模達1,174.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2%。結合2023年全球無人機市場中民用無人機所佔份額(76%),2023年我國無人機市場規模約為1,545.1億元。
除了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也蓄勢待發。這是一類能夠利用電力垂直懸停、起飛和降落的航空器,功能比無人機更加廣泛。2023年,中國eVTOL產業規模達到9.8億元,2024年將迎來第一輪商業化爆發周期,產業規模有望大幅提升,預計在2026年將會迎來商業化元年,到2035年,中國eVTOL市場空間預計會達到5,292.8億元,eVTOL設備數量將達到5萬台。無人機多用於航拍、視頻和表演等,eVTOL能夠載人載物,適用於國防軍事、警務安防、公共服務等多個應用場景。2024 年1 月,《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正式施行,對無人駕駛航空器的設計生產及運行進行全鏈條管理,標誌著我國無人機產業將進入規範化發展新階段。2024 年2月27日,全球首條 eVTOL 跨城跨灣航線試飛成功,將原本約 2 小時的地面車程大幅縮短至 20 分鐘,充分體現了其未來的應用和商業價值。
2024年11月5日,空軍參謀部方奇勇大校在第15屆中國航展(珠海航展)發布會上表示,支持四川、海南、湖南、安徽、江西5省低空改革和深圳無人機城市飛行試點,深化低空改革“放管服”,建立軍地民協同運行機制,分類劃設管理空域,簡化審批流程。方奇勇大校介紹,飛行計劃審批時限由5天壓減至3天,緊急飛行即報即批,非管制空域提前2小時報備即飛。發布會上還介紹,目前,深圳已開通216條無人機物流航線,2023年無人機載貨飛行量突破61萬架次。2024年11月,新疆巴州迎來了無人機巡檢技術的重大突破,首台光伏儲能“駐塔式”無人機正式投入運行,工作效率比人工巡檢提高了近10倍。

賽迪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5,059.5億元,增速達33.8%;截至2024年2月,我國低空經濟領域共有企業超5.7萬家;預計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3年複合增速達28.1%;據中國民航局預估,2025年低空經濟市場規模達1.5萬億元,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10年複合增速8.84%。eVTOL作為未來低空經濟的重要載體之一,據Roland Berger預測,到2050年,全球載人運營eVTOL將達到16萬架次,用於空中出租車、機場班車和成績航班服務的“飛行汽車”數量將達到98,000架,市場潛力巨大。產業投資方面,全國已有20個省市成立低空經濟產業基金,總規模已超千億元。據介紹,中關村青創智能科技發展基金會專門設立了低空經濟與無人機科技產業基金,將依託北京教育、人才、金融、數據等資源,成立低空經濟產業集群,支持低空科普教育、人才培訓、金融保險、數據服務等產業化發展。
低空經濟具巨大發展潛力和廣闊市場前景
低空經濟作為新興的經濟形態,在全球範圍內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市場前景。隨著航空技術的不斷進步、政策環境的持續優化以及市場需求的穩步增長,低空經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預計在未來十年內,低空經濟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創新與增長的重要力量。我國低空經濟未來的發展將突出表現在以下四個市場上。
一是航空器的銷售。隨著人工智能、人機交互、路網雲等新技術的完善和成熟,空中飛行器也將全面普及無人駕駛技術。根據市場需求、使用條件來判斷,4-10座級的直升機市場將因其特有的“樓對樓”飛行、起降簡易等優勢而佔據新增市場的主要部分。除此之外,利用運動型飛機開展體育活動將有可能成為用戶群體的一個新興極限運動項目。在低空經濟範疇內,低空航空器製造(如eVTOL)是重要的產業子板塊。大概兩三年以後,我國主要大城市的空中交通網絡和地面飛行服務設施將基本建成,eVTOL也將大批量商業化。eVTOL的市場價格也將從千萬元逐漸降低,到2030年四五座的eVTOL有望保持在兩三百萬元價格區間,將可能有10萬架eVTOL進入家庭或成為空中的士。預計在8至10年之後,隨著空域管理制度的成熟與起降點等基礎設施的完善、自動駕駛技術相關技術的成熟,家用私人飛行器也會成為一種可能,屆時eVTOL也會進入私人市場。未來,隨著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低空旅遊、飛行培訓、無人機應用等領域將會有更加廣泛的應用和發展。同時,低空經濟的發展也將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如航空製造、電子信息、物流配送等產業的發展。因此,低空經濟的發展將會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是機場以及周邊設施建設。根據通用航空市場的發展趨勢,大部分地區只要建設3C級甚至更小的機場,即可以滿足航空市場的需要。那麼,未來幾年各地應開展大量中小型機場及配套地面支援設備的建設工作,並具備簡易維修檢驗、水油補充等功能。除此之外,可供直升機起降的市內建築也需要統籌規劃、統一安排,以避免樓宇間距過小導致起降安全隱患。各地機場建設將帶動建築材料、機場相關設備等產業的發展,這樣不僅能夠增加社會就業機會,提高地方對投資資金的吸引力,還能夠以此增加一定稅收,為通用航空市場的發展奠定基礎。
三是飛行執照培訓服務。目前國內航空市場上,飛行員已經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未來通用航空市場發展後,國內符合民航局標準的飛行執照培訓企業將嚴重短缺。另外,國際民航組織(ICAO)的《人員執照頒發》,明確了除航空飛行員外,航空管制員、領航員必須經過航空法規和航空專業知識培訓。私人航空器的飛行培訓服務市場將大規模發展,以應對每年私人航空器的迅速增長。
四是維修保障服務。目前國內的維修保障基地、MRO企業大部分集中在航空運輸樞紐旁邊,基地數量、覆蓋面積、人員能力等都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在未來幾年,效率較高的維修服務站將會有大規模的發展,其服務地域至少應該覆蓋全部私有航空器的運行基地。此外,由於保持航空器的持續適航特性對非航空專業的企業或個人有較高的技術和資金要求,由專業的航空器維修保障企業提供的飛行器全包代管業務也會有一定的市場需求。
未來,低空經濟將在農業、林業、電力、交通、物流、旅遊等多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低空飛行器在應對自然災害、執行緊急救援任務等方面也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總體來看,低空經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將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展望未來,隨著政策環境的持續優化和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低空經濟不僅將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力,還將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同時,低空經濟的發展還將促進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增強國家整體競爭力。面對這一歷史性機遇,社會各界需共同努力,加強合作與交流,確保低空經濟健康有序發展,讓低空經濟真正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5年1月號,作者係國家部委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