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暖光,照亮生命教育之路——評電影《OMG! 阿媽有喜》-紫荊網

家庭的暖光,照亮生命教育之路——評電影《OMG! 阿媽有喜》

日期:2025-03-16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文|金夢瑤

三八婦女節當日由本地製作、YES、南方影業、CMN港澳發行的《OMG! 阿媽有喜》在銅鑼灣影藝戲院舉行首映,主演袁詠儀、陳峰、童繽毓、劉界輝、黃潔琪等一齊亮相,與觀眾見面,電影不僅帶來歡笑與感動,更從生命教育的角度引發觀眾對家庭、親情與自我成長的深入思考。

影片中,五十多歲母親(飾演)意外懷孕,恰似一顆巨石轟然墜入平靜無波的湖面,剎那間,家庭原本的和諧秩序被徹底打破。母親,這位影片中的核心人物,面對高齡懷孕,內心猶如打翻了五味瓶,對新生命的滿心期待與因未知而生的惶恐不安相互交織。然而,她憑藉著堅韌不拔的性格特質,以及如暖陽般的母性光輝,即便前路荊棘密佈,困難重重,也堅定守護著腹中那承載著希望的小生命。父親(陳峰飾演)從得知消息瞬間的震驚得呆若木雞,到迅速調整心態,化作全力支持母親的堅實後盾,他的沉穩與擔當,宛如家庭這艘航船的堅固船錨,穩穩地將家庭停泊在波濤湧浪之中,這背後,是對生命的崇高敬意與珍視。

從生命教育層面來看,是對新生命降臨最莊重的接納。新生命的降臨無疑是家庭生命延續與傳承的神聖象徵。它仿若一陣輕柔的春風,緩緩拂過每一位家庭成員的心田,促使大家停下匆忙的腳步,重新審視自我與家庭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在這一過程中,家庭成員開始深度思索生命的價值與家庭責任。

影片中,作為兒女的二十幾歲的兄妹的反應,堪稱一部情感的漸變史。起初,他們難以接受母親懷孕這一打破常規的事實,內心的困惑與抵觸清晰可見。但隨著生活點滴的推進,他們逐漸理解母親的不易。妹妹和父兄一起參與產前教育課,照顧“嬰兒”的動作生疏笨拙,但回家後已經默默開始親手編織嬰兒襪子和帽子。哥哥一直以來都因父母的強勢倍感壓抑,酒醉後,他忍不住向父親吼道,十歲時自己做到了父親的要求,卻沒得到應許的生日禮物;大學選專業時,也沒能如願學習喜歡的音樂。可當得知母親腹中的胎兒有可能是唐氏兒時,他卻勇敢地站了出來,堅定地表示:“以後我找份平凡工作,也能養活這個孩子。” 一向挑剔的姑姑也在看到母親因孕期反應難受,趕忙端來一杯溫水,輕聲說道:“嫂子,您喝點水,會不會好點。”這些細微舉動,是他們開始接納新生命的信號,也反映出他們逐漸意識到生命的到來不應被抗拒,而是值得呵護。這一轉變過程,生動地展現出一家人對生命意義認知的成長跨越,是生命教育在潛移默化中發揮作用,引導他們從狹隘的自我視角,走向對生命多元維度的理解。

電影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畫師,用其細膩入微的敘事筆觸,將家庭在迎接新生命過程中的緊張、溫馨、艱難等種種挑戰與成長蛻變,栩栩如生地一一展現出來,深刻傳遞出生命教育的核心真義:生命無比珍貴,每一個新生命皆如璀璨星辰,帶來無盡希望與無限可能。

回顧自身經歷,我從小參加田徑隊嚴格的訓練。在成長過程中,原生家庭雖然給予我發展自我的自由空間,卻未能給予足夠的情緒價值。教練秉持“只要不死就要跑下去”的嚴苛理念,我即使生病受傷,也很少能夠休息,所以漸漸地我只是學會了不斷忍耐,咬牙堅持。而父母在我生病受傷時的態度,讓年少的我深感無助。母親教養嚴格,每次我生病或者受傷,第一時間得到的都是責罵,雖然她還是會悉心照顧我,但是我耳邊總是不斷聽到“都是你的問題”“是你不小心才造成的”“你太不懂照顧自己了”,使我產生強烈的罪惡感。母親還會跟親戚和長輩詳細描述我的病況,不論大小,她本意是希望大家都來關心我,但是我卻倍感壓力,負罪感更深。而父親雖不責備,卻總是沉默不語,更讓我覺得孤立無援。從小就讓我覺得生病和受傷是非常羞恥的事,是不應該告訴別人的。但又因為如此,我形成了強大的共情能力,容易捕捉別人細小的痛苦和難過。久而久之,我習慣隱藏脆弱和傷病,不向他人傾訴,甚至有些諱疾忌醫。同時也很難學會面對他人的脆弱和困境——即便我有強大的共情能力,對他人的傷痛心懷深厚的同理心,也難以表達安慰。我深感生病受傷是難以啟齒之事,只能獨自默默承受、自我療愈。這種容易對他人產生深切的悲憫情緒,和難以宣之於口的安慰,形成強烈的撕扯和拉鋸,讓我面對負面的情緒和事件時,總是產生強大的內耗。自我保護機制讓我偏向遠離社交,不容易建立親密關係,對一切人際關係產生疏離感。

看到影片中一家人為母親深夜買菜做亞參叻沙(Asam Laksa)時,我也跟著母親默默流淚了。家庭成員間相互理解、支持,共同面對生命中的挑戰,共抵風雨,深深擊中我。成長路上,父母對我也是百般照顧,但看完影片,我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缺乏來自家庭的情緒價值,在面對傷痛時只能獨自掙扎,對生命的理解更多是痛苦與隱忍。我是獨生女,我們這一代人大都是獨生子女,“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從小父母對我的教育是希望我能夠在各方面都獨立自強,他們總說是“你要獨立,因為沒有人會幫你,只有你自己”。我也如願成長了,能獨立,能堅強,卻發現學不會依靠,遇事也不懂尋求幫助。電影中的家庭,讓我看到生命教育應有的模樣:在面對生命中的困難挫折時,家人間的關愛、理解與鼓勵至關重要,它能幫助個體建立積極生命態度,更加勇敢面對生活挑戰。大概家庭之愛是這樣的,有軟肋,也有盔甲。

《OMG! 阿媽有喜》以獨特故事與鮮活人物,深刻詮釋生命教育意義。它讓我們看到家庭在生命教育中的關鍵作用,也讓我對成長過程產生了自我反思。這部電影不僅是一部賀歲佳作,更是一次深刻生命教育體驗,提醒我們珍視生命、關愛家人,以積極態度面對生命中的每個階段與挑戰。希望未來有更多類似電影,傳遞生命教育理念,讓更多人從中汲取力量,實現自我成長與家庭關係的和諧發展。

在香港這座快節奏的城市中,人們常常忙碌於生活,忽略了對生命意義的探尋,對生死話題也多有忌諱,或過多談或避而不談。養兒育女,香港父母要面對教育、住屋和經濟壓力,最先孕育出的不是成材的孩子,而是忙碌的雙職家長。香港普遍工時過長,首先被犧牲的是家庭生活。父母朝九晚六工作,甚至加班、將工作帶回家,又或者下班後需“全職”打理繁瑣家務,家庭成員難有空餘時間共敍天倫,對於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有心無力。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表達脆弱的機會也往往被壓抑,更加容易形成激烈的行為和反抗。《OMG! 阿媽有喜》恰似一場及時雨,為香港觀眾帶來了寶貴的生命教育。它以電影這一極具感染力的藝術形式,引導大家正視生命中的起伏,無論是新生命的誕生,還是成長過程中的傷痛與挫折,一家人都是以愛之名聚合。提醒幸福,提醒愛,希望香港的觀眾無論多忙,都能有更多機會走進影院,觀賞這部佳作,從中汲取生命教育的養分,打破對生死話題的禁錮,也給予自己孩子表達脆弱的空間,讓生命教育在家庭與社會中落地生根,培育出更具韌性與關愛的新一代。

(作者係香港教育大學講師,香港兒童文藝協會永久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成員,香港教育專業發展促進會常務理事,國際漢語節協會常務委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郭孟琦 校對:周默 監製:連振海
港澳平:多行不義必自斃——美國對港惡行自取其辱反噬其身
不棄生死,必達使命!特區救援隊分享緬甸搜救行動背後故事
哈佛大學就聯邦經費遭凍結起訴特朗普政府
盛事來港!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總決賽2025將於12月在香港舉行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