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青少年脊柱側彎,矯姿帶有用嗎?-紫荊網

預防青少年脊柱側彎,矯姿帶有用嗎?

日期:2025-05-21 來源:羊城晚報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青少年脊柱側彎問題牽動許多家長的心。時下常會見到某地學校體檢發現多例脊柱側彎的新聞登上熱搜,目前廣東青少年脊柱側彎狀況如何?市場上有許多種不同設計的矯姿帶等穿戴類支具,這些產品對脊柱側彎預防或矯形有用嗎?5月21日世界脊柱健康日前夕,骨科專家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提醒:可作為姿勢預防,但不能代替肌力訓練或治療性支具。家長應重視篩查,引導孩子加強鍛鍊,但不用過於焦慮,盲目使用矯形產品。

10-14歲高發,廣東情況與全國持平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中小學生的脊柱側彎人數已超過600萬人,脊柱側彎已經成為繼肥胖、近視之後危害我國兒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傷中心副主任趙京濤向羊城晚報記者介紹,2021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要求將脊柱側彎篩查項目納入學生體檢、篩查結果記入健康檔案。因此現在常會見到某地學校體檢發現多例脊柱側彎的新聞登上熱搜,這一方面說明篩查更全面細緻,另一方面,家長應重視篩查,引導孩子加強鍛鍊,但不用過於焦慮,盲目使用矯形產品。

目前廣東青少年脊柱側彎情況如何?趙京濤介紹,廣東青少年的脊柱側彎篩查陽性率和特發性脊柱側彎流行率基本處於全國平均水平,大約20名中小學生中有1位可能發生結構性脊柱側彎。女生檢出率顯著高於男生,約為3:2,這可能與青春期雌激素水平及骨骼生長速率差異有關。高發年齡集中在10–14歲的青春期早中期,剛好是快速生長期,因此容易進展迅速。

“篩查結果顯示存在城鄉差異,廣州城區學生陽性率高於各郊區,約為2:1。我們分析,與城裏孩子可能背書包重、坐姿不正確或其他生活方式有一定關係,另外與農村及偏遠地區篩查覆蓋與後續轉診渠道相對薄弱也相關。”

“我們團隊最近在廣州兩所中學對部分初中生進行篩查時,也發現存在類似問題:學生和家長知曉率低、篩查手段有限,主要通過醫生望診觸診檢查。有的學生讓他進行機器篩查,都跑開拒絕。”趙京濤表示,接下來,其團隊還將繼續在“健康中國千縣工程千醫巡講公益培訓項目暨知‘脊’少年百城計劃項目”,開展相關篩查科普活動。

何種支具,如何佩戴

都需由專科醫生評估指導

目前市場上有不少矯姿帶等產品,對於青少年脊柱側彎的預防及糾正有用嗎?

趙京濤表示,支具的確是矯正脊柱側彎的重要方法之一,一般按支具的軟硬度和操作實用性可分為軟性和硬性兩種。

軟性矯姿帶也就是市場上常見的各種服裝式提醒產品,主要作為姿勢預防的輔助工具,幫助短期維持正確體態,但不能替代肌力訓練或治療性支具,其有效性與使用時長和配合訓練密切相關。可在學習、看書或使用電子設備時短時間佩戴。

而硬性支具(醫療器械級矯形支具)是結構性脊柱側彎的主要非手術干預手段,有臨牀證據支持可顯著減少側彎曲線進展風險,但需要專業定製、長時佩戴並結合多學科隨訪。並非家長根據廣告就能自行隨意選擇。

趙京濤提醒,一般來說,軟性矯姿帶適合非結構性或輕度姿勢糾正,強調“輔助”與“短時使用”;而硬性支具是結構性側彎的臨牀一線非手術方案,需依據《指南》嚴格定製與管理。兩者均要求配合主動式肌力與體態訓練,以及多學科團隊的持續隨訪,才能真正提升青少年脊柱健康防治效果。

佩戴時長也需注意,柔性支具可以分為夜間佩戴、臨時不超過1–2小時,或分段穿戴等。硬性支具往往由於佩戴時間長、對身體佩戴的不適感,容易不適應等,往往令讓中小學生的“依從性”大大降低,反而容易無法起到矯形目的。因此,具體佩戴何種支具,如何佩戴,都應根據專科醫生的評估指導而使用。

來源:羊城晚報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羅懿 校對:馬又清 監製:黎知明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