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輝:機場無人巴擦碰 創科“容錯”保信心-紫荊網

黃錦輝:機場無人巴擦碰 創科“容錯”保信心

日期:2025-06-30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 黃錦輝

香港赤臘角機場禁區內於6月22日發生一宗小型交通意外,兩部無人駕駛巴士相撞。

盡管輕微碰撞,兩車雖然並無損毁,但事故照片在網上流傳後,引發全城議論,不少市民對無人駕駛車(Unmanned Vehicle)的安全風險表示擔憂,亦怕此事影響社會全面落實無人駕駛的“智慧出行”大計。

“機器代人”是人工智能的目標。無人駕駛便是以機器人代替司機,製造“隱形司機”進行自動出行。在實體世界,駕駛出行時,(1)司機首先制定出行駕駛路綫圖;(2)然後根據路綫圖開車,在途中他會聽着收音機去了解路面情況,例如接收改路、塞車、封路、惡劣天氣等資訊,有需要時便改變行車路綫;(3)再者,他在駕駛時會注意其他車輛(及路面突發事件),避免意外發生。事實上,駕駛已日益數碼化,司機現時都會充分使用“出行APP”,透過互聯網,幫助他們規劃路綫、了解路面情況等。

無人駕駛的實踐是以創科取代司機,把上述三個步驟自動及智能化。就此,應用的環境需要“車聯網”基礎建設的支撑。“車聯網”(Vehicle to Everything,V2X)技術利用車輛上的感測器、無綫通訊、大數據技術,實現車輛與車輛(Vehicle to Vehicle,V2V)、車輛與基礎設施(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車輛與網絡(Vehicle to Network)、車輛與雲端(Vehicle to Cloud),以及車輛與人(Vehicle to Pedestrian,V2P)之間的互聯互通,來提升交通安全、效率和用戶體驗。

無人駕駛 3步驟自動智能化

無人駕駛可利用“車聯網”執行上述的出行三部曲:(1)首先,出行者在開車前可透過V2C通訊系統,告訴雲端(“中央大腦”)其規劃的行程,“中央大腦”經過分析找出最佳路綫,告之無人駕駛車內的“隱形司機”,之後它便接管車輛進行自動導航。(2)在無人駕駛途中,“隱形司機”與雲端之間會保持聯絡,互聯互通。它會視乎路面及環境(如天氣)狀態,適時地繞道,避開預測之阻塞,以減少出行時間延誤。(3)“隱形司機”也會利用車上的感應器四圍偵測,一旦測到突發事件(例如有動物跳出馬路),“隱形司機”便會繞過或煞車,防止意外發生;特別是當兩部無人駕駛車在相遇爭路(例如在交通路口)時,兩者可以利用V2V互換信息,達成協議,避免相撞。

因此,為了推動無人駕駛車發展,必須做好周全的規劃。以內地為例,今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的通知》,圍繞建設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提升車載終端裝配率、開展規模化示範應用等9個方面,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

估兩車乏協調 同時起動肇禍

回看此次機場車輛碰撞事故。據報道,兩輛車僅為輕微“相吻”(Kiss,擦碰)而已。由此“逆向推理”(Backward Inference),筆者估計兩車是在各自行車綫上探測到對方,煞了車;然後兩車在缺乏協調之下,同一時間嘗試從新起動,輕輕向前進,所以速度極慢(約3km/h),而“略略揩揩”(擦碰);但問題是當兩部車決定重新啟動時,為甚麽探測功能失靈呢?又或者它們有無用好內置的V2V功能,實時地互相溝通協調,“互相禮讓”?再向後推,兩車在途中煞停,反映出車上感應器起到作用,探測到附近(在安全距離以外)有雜物(另一輛車),導致雙方觸發緊急煞車程序。又再向後推,兩車路綫規劃上有交义點正常不過,但為甚麽它們會在同一時間相遇呢?這不禁令筆者懷疑在開車前,V2C中的“中央大腦”預測出錯,兩車開車時間無協調好,導致兩車在交义點差點兒相撞;又或者,在開車途中,“中央大腦”沒有做好預算,在適當時候通知兩車相撞的可能性,若然有的話當時其中一部車可以停下稍等,讓另一部車先行。

機管局速檢討 修正優化系統

政府於2022年底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為未來5至10年的香港創科發展制定清晰的發展路徑和系統的戰略規劃,引領香港實現“國際創科中心”的願景。要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除了需要創新科技之外,更加需要創新的氛圍。推動創科社會必須要具備“容錯”的思維,才能嘗試、接受創科帶來的“新常態”(New Norm)。筆者支持香港機場管理局的創新政策,勇於採用創新科技,包括率先應用無人駕駛技術。筆者認為今次無人車輕微碰撞事件只是小事一宗,各界不要過分擔憂,市民亦不用大驚小怪。創科應用系統完全不故障,是很難做得到的,所以在系統設計時要減低錯誤率及減輕其可導致的影響之外,公司“容錯”文化亦非常重要。

今次事件反映出機管局設有“容錯”機制,例如在硬件中,無人駕駛巴士的“緊急煞車”系統適時、有效地運作;之後在軟件中,工程團隊馬上檢討整個系統的功能,在不足一星期便找出事故的原因,進行修正及優化,此舉反而能為本港無人駕駛發展奠定信心。

【知識庫】香港創科發展藍圖 8大策略

•完善創科生態圈,促進上中下游相互發展

•推動科技產業發展,實現香港“新型工業化”

•豐富創投融資渠道,支持初創和產業發展

•普及創科文化,提升整體社會創科氛圍

•充實創科人才資源,建設國際人才高地

•加快香港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發展步伐,提升市民生活質素

•深化與內地創科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善用香港國際化優勢,拓展環球創科合作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