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商銀行(亞洲)築起金融防線 全方位守護市民財產安全-紫荊網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築起金融防線 全方位守護市民財產安全

日期:2025-07-17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隨著金融科技迅猛發展,金融服務日趨便捷,但詐騙手法亦變得更加複雜多變。根據香港警方數據,2025 年首四個月,本港騙案宗數按年上升 9%,雖損失金額下跌三成,顯示市民警覺性有所提升,但整體風險仍不容忽視。中國工商銀行(亞洲)作為本地具系統重要性的銀行之一,積極採用先進科技與數據分析,構建多層防詐網絡,全面保障客戶資產安全。

憑藉在防詐領域的卓越表現,中國工商銀行(亞洲)屢獲殊榮,包括在警務處“2025 傑出銀行員工嘉許典禮”中榮獲“反洗黑錢卓越表現大獎”、“防騙宣傳及教育大獎”及“合規科技應用大獎”;早前在“2024 傑出銀行員工嘉許典禮”亦奪得“防騙表現飛躍獎”、“高效配合警方騙案應變小隊大獎”、“傑出銀行員工獎”及“合規科技應用大獎”。此外,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更在“好市民獎 2022暨 50 周年頒獎禮”成為唯一獲獎銀行,榮膺“好機構獎”,成績斐然。這些成就除了反映全行上下齊心抗擊金融犯罪的決心外,中國工商銀行(亞洲)防範金融犯罪部的貢獻尤為關鍵。讓我們走近幾位防詐專家,了解他們如何攔截騙案,守護市民財產。

前膽報防 打造新世代智能防騙反詐布局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高級業務總監兼防範金融犯罪部總經理麥永賢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的防詐策略以‘前、中、後’三重布防為核心。前端防線方面,銀行透過多元化宣傳渠道及社區教育,提升公眾對詐騙手法的認知;同時,內部持續為前線員工提供專業培訓,並與警方保持緊密聯繫,共享可疑交易情報,促進跨行協作。中段防線則聚焦科技應用,結合大數據分析、合規科技及 AI 演算法,例如網絡關聯分析、異常交易模式偵測,以及非傳統數據如數碼足跡的監測,及早識別潛在風險帳戶及不尋常行為。後段防線工作則集中於事後調查與應變,包括與執法部門聯手追查個案、凍結傀儡帳戶資金流向,並透過系統化監控優化防詐模型的精準度,力求讓詐騙無所遁形。”麥永賢介紹道。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的自動化攔截系統能在發現高風險特徵時,即時標示並阻截異常交易,例如頻繁轉帳或高齡客戶突然進行大額交易。近期有騙徒利用假慈善捐款測試帳戶是否被凍結,中國工商銀行(亞洲)已將此手法納入監控演算法,成功攔截多宗可疑交易。據銀行內部數據,近月月度涉及詐騙的客戶個案僅錄得個位數,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這得益於主動防詐與科技應用的結合,未來將繼續積極配合金管局最新推出的五項打擊詐騙措施,與業界攜手抗詐。

為捍衛香港金融業的健康發展,防騙反詐工作至關重要,亦是保障香港金融穩定的重要一環。中國工商銀行(亞洲)定期與香港金融管理局、警方及其他金融機構舉行聯席會議,分享最新詐騙趨勢與防範經驗。例如,近期參與了金管局及香港警務處主導的跨行業防詐情報共享平台試點計劃,通過整合各銀行數據,加快識別可疑交易模式。中國工商銀行(亞洲)亦接連受到香港金管局和香港中資銀行業協會的邀請,出席“防範詐騙及與詐騙相關的洗錢活動分享會”和“反洗錢人工智能技術分享會”,詳細介紹中國工商銀行(亞洲)在防範涉詐騙傀儡帳戶方面的成果和經驗,並分享保護受害者的有效策略。

此外,中國工商銀行(亞洲)與國際金融犯罪防範組織交流,引入全球最佳實踐,提升本地防詐能力。未來,將繼續配合官方最新推出各項打擊詐騙措施,與業界攜手抗詐,確保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穩健與安全。

社區前線 防詐教育領航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深知防詐教育的重要性,積極走入社區,與警方及地區組織合作,舉辦防騙講座、攤位活動及互動體驗,幫助市民認識新型騙案手法。2024 年至今,已深入社區進行超過 15 場防騙反詐宣傳活動,惠及超過3,000 名基層市民。一名 70 歲的婆婆參加了中國工商銀行(亞洲)的防騙講座後,數天內接到冒充孫兒的電話,聲稱急需用錢。她即時想起講座中提及的詐騙特徵,果斷報警,成功避免數十萬元的損失。這類真實案例讓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更堅信,防詐教育必須貼近市民生活,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黃子良分享:“許多市民尤其是長者,對虛擬投資騙局或假網購平台等新興騙案仍缺乏警覺。銀行透過生活化案例、互動問答及短片展示,提升公眾防範意識,並鼓勵市民在懷疑受騙時主動向銀行或警方求助。另一個感人故事發生在九龍一場社區活動中。一位中年婦女在我們的攤位上分享,她曾差點將積蓄轉至一個‘保證高回報’的虛擬貨幣平台,幸好在轉帳前想起我們講座中分享的案例,及時聯絡銀行核查,保住畢生積蓄。那一刻,我感受到我們的努力真的改變了人生。”

技術與洞察 智能識詐系統的結晶

防詐科技的核心在於將海量數據轉化為精準預警,中國工商銀行(亞洲)開發了一套結合 AI 模型與實時交易行為分析的智能識詐系統。當客戶突然出現異常行為,例如凌晨向高風險地區轉帳大額款項,系統會即時計算風險分數,並在必要時觸發預警,通知專員介入。這套系統不僅能即時監控,還會定期回顧已發生的騙案數據,進行模式分析,持續優化偵測規則。若然中國工商銀行(亞洲)發現某些騙徒會在短時間內進行多筆小額轉帳以規避監控。中國工商銀行(亞洲)亦會隨即調整系統參數,將這類模式列入高風險清單,通過靈活運用以上方法及策略,成功攔截多宗潛在詐騙的轉款交易。

林純青解釋:“系統的成功並非單靠演算法,而是人腦洞察與機器邏輯的結合。有一次,系統標示了一宗看似正常的交易,但專員憑經驗發現該帳戶的數碼足跡與客戶過往行為不符,經調查確認為傀儡帳戶。這證明科技與專業判斷相輔相成,才能打造滴水不漏的防線。”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劉可熠 校對:劉雨晨 監製:姚潤澤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