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崑:立法規管網約車 滿足大眾連接共享經濟新訴求-紫荊網

羅崑:立法規管網約車 滿足大眾連接共享經濟新訴求

日期:2025-07-17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羅崑

彰顯改革決心特區政府主動出擊回應訴求

較早前,運輸及物流局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規管網絡預約出租汽車服務的立法建議,終於為這個困擾香港社會多年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踏出清晰明確一大步。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在會見傳媒時明確表示,網約車問題雖然複雜,但不應該再拖延,政府必須拿出解決方案。這充分體現了本屆政府勇於承擔、敢於破局的決心,積極回應社會各界期盼多年的立法規管訴求。

事實上,自2014年網約車平台進入香港市場以來,一直處於法律監管的灰色地帶,也令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市場的多元選項,長期處於清晰不明且不利其發展的狀態:一方面是時代趨勢的大發展,即多元共享經濟式的點到點個人化交通選項,是社會大眾“有得揀”的正面訴求,當局一直未有給予合法合規的肯定,對社會大眾使用其服務未有權益的保障及誤墮任何法律風險是有所擔憂;另一方面,社會大眾對的士業界只求牌價逐利而忽視服務質素已百般包容,惟在“欠缺選擇”的情況下,唯有“硬食”使用的士車輛作為唯一的“點到點”交通選項,社會怨氣只會“有增無減”,大眾在無可宣洩的情況下,更會加深當局為鞏固的士業界的固化利益形象,長久不利特區政府有效施政。以上說明,特首李家超的“主動出擊”,是有為政府的有為擔當。縱觀這段期間的社會輿論,大眾一致認同特區政府立法規管網約車之舉,是敢於破局、敢於改革的表現。

政府是次主動出擊,提出全面的規管框架,涵蓋平台、車輛和司機三大層面,正是回應了市民對多元化、優質化出行服務的迫切需求。根據政府調查顯示,香港每日約有19萬人次選擇網約車服務,佔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總量的22%,充分反映了市民對這類服務的殷切需求。數據不會說謊,社會大眾的消費行徑也是因應時代大趨勢的發展,對“優質便捷”的出行服務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的士業界固化利益思維阻礙市場良性競爭與發展

多年以來,的士業界享有道路交通服務的獨特特權,包括可以在大部分的路邊截車、24小時營運,以及使用遍布於香港各區的的士站等的專營權利。有關的士業界多年享有的“特權”,《紫荊》網站的文章,題為:“立法規管網約車乃大勢所趨的士業界摒棄抗爭方可逢生”已有所指出,這裡不作多撰。

然而,部分的士牌主只關心牌價升跌,而非提升服務質素,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導致的士服務長期質素參差,與市民期望的服務表現存在巨大落差。的士牌照自1994年起停止增發,數量一直維持在約1.8萬個左右,加上“人車分離”政策,即司機可以是“租用”車輛的“老闆”,牌主則是車輛的“老闆”,這有趣現象固然令的士牌照變成投機炒賣工具,作為租車司機,更沒有需要保持良好的服務態度。

遺憾的是,面對網約車合法化的立法建議,的士業界仍然抱殘守缺,提出種種“規管”網約車的建議,實質上是希望繼續鞏固其固化的利益。部分的士業界甚至認為現時的士供應已“足夠應付”市民需求,無需引入網約車。這一保護主義思維態度,完全忽視市場需求變化和消費者的選擇權利。

根據不少媒體報導,引述政府消息人士表示:的士牌價升跌不會影響方案推進,“牌價升跌唔會窒礙立法規管網約車嘅速度同決心”。有關消息令社會大眾倍感欣喜,可以說,政府以市民利益為優先,不會因既得利益者的反對而改變立法態度。

借鑑國際經驗 避免過度規管窒礙多元式的共享經濟出行服務發展

從全球經驗來看,網約車與的士並存已成為國際趨勢。在內地、澳洲、新加坡等地,網約車平台已合法化並受到法例規管。以日本為例,政府於2024年4月開始在東京都等地區有條件開放“白牌車”,容許私家車司機以網約車形式載客;新加坡自2017年起允許網約車服務合法化,採用靈活的規管制度,重點放在安全保障和良性競爭,並沒有為網約車司機或車輛設立數量上限;德國等歐洲國家雖然對網約車採取較嚴格監管,但仍然容許網約車平台與的士公司合作,提供多元化的優質出行選擇。

香港政府在制定立法建議時,的確充分參考上海、深圳、新加坡、倫敦等地的規管經驗,確保規管框架既能保障安全,又不會過度限制市場發展。現階段政府應先聚焦確立規管原則,將網約車數量等細節問題留待稍後短期內處理,這種分階段立法的做法既務實又能明確回應大眾期盼已久的訴求,與民眾站在一起達至“社會共贏”。

立法規管促進行業良性競爭為社會迎來多重效益

立法規管網約車不僅能為市民提供更多出行選擇,也能為政府帶來可觀收入。必須指出,過去的士業界欠缺電子支付的付費方式,主要是便利部分的士司機不用如實申報收入以逃避繳稅。是次政府建議向網約車平台徵收牌照費,並考慮就每個網約車程徵費,用以支援的士業界提升服務質素,一來是可以為庫房帶來更穩健的稅收,二來網約車司機收入增加透明度,能確保業界維持公平競爭,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網約車的合法化將迫使的士業界反思和參與競爭,政府已推出的士車隊制度,五家營辦商獲發車隊牌照,展示了的士業界透過科技提升服務的可能性。是次立法建議更容許網約車平台同時提供網約車和的士召車服務,以及容許現時擁有的士駕駛執照的人士無須額外考核便可申請駕駛網約車資格,這些措施都有助推動兩個行業的融合發展,以及“互補共存”,直接得益的是依靠駕駛“搵食”的司機及有機會使用服務的99%社會大眾。

根據政府調查,超過七成受訪的士司機已透過網約渠道取得訂單,反映網約車技術實際上已經成為的士業界提升服務的重要工具。規管網約車將為整個多元點對點交通出行服務市場締造良性競爭環境,最終受惠的是仍然是廣大的社會民眾。

迎接多元共享經濟新時代破除利益固化是應要之舉

政府主動解決多年來未有立法規管網約車的問題,展現了銳意改革的決心和魄力。在這個屬於共享經濟的時代,網約車的發展,已成為不可逆轉的全球大趨勢,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是沒有選擇地必須與時並進,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出行選擇是當局敢於破局的良善之舉。

的士業界需要跟隨時代進步而作出改變,不能再抱著保護主義思維阻礙市場發展。的士牌價的升跌絕對不是社會大眾及政府需要考慮的立法因素,更不會因既得利益者的反對而改變方向。所以,的士業界是時候因應接下來面對網約車的競爭,站在社會大眾這一方,為市民提供優質便捷且價格優惠的良好態度與服務。

立法規管網約車不是要取代的士,而是要讓的士和網約車並存互補,增加優質點對點出行服務的市場供應,為乘客提供更多選擇,達至多贏局面。隨著規管框架的落實,香港將建立一個更加規範、有序、高效的出行服務市場,為構建智慧城市和提升市民生活質素作出重要貢獻。這場立法不僅是對網約車的規管,更是對整個交通服務市場的重構,標誌著香港正式踏入多元共享經濟的新時代。

(本文作者係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秘書長,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劉可熠 校對:劉雨晨 監製:姚潤澤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