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雜誌(記者馮琳)北京報道:7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介紹“十四五”時期殘疾人事業發展成就。
紫荊雜誌記者在發佈會上提問,新當選的第七次全國自強模範唐佔鑫在自身康復後還成立組織幫助他人康復、重建生活,請問這種讓殘疾人從“被動接受”轉變為“積極主導者”的自助互助康復項目,工作開展情況如何?

對此,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周長奎回答表示,殘疾人自助互助康復服務是殘疾人及其親友通過分享康復經驗,接受康復知識、技能培訓,增強自我和家庭康復能力的一種康復服務形式,是一種新興的康復服務形式。為發揮殘疾人主體作用,創新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十四五”規劃提出了“加強社區康復,推廣殘疾人自助互助康復”,也將其列入殘疾人健康和康復服務重點項目。2023年11月,中國殘聯啓動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開展中途失明者、中途失聰者、脊髓損傷者、成年智力障礙者及親友和穩定期精神障礙者等五類殘疾人自助互助康復服務工作,目前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
周長奎介紹,截至目前,這項服務已經在範圍內初步展開,各地已經選擇確定了上千家自助互助康復服務基地,培養骨幹師資7719名,服務各類殘疾人11.85萬名。受助殘疾人普遍對此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它切合自身需要,能夠切實解決居家護理、生活自理等現實難題,大大提升了生活質量。
“全國自強模範唐佔鑫同志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她作為一名脊髓損傷者,不僅能夠獨立生活,還成為殘疾人自助互助康復服務的專家,積極推廣這項服務。”周長奎稱。

周長奎續指,這項工作還填補了機構康復後居家康復的短板,發揮了殘疾人主體作用,幫助殘疾人更好融入社會。以脊髓損傷者自助互助康復服務為例,許多殘疾人原來難以生活自理,更談不上走出家門。接受這項服務後,他們的內心打開了,恢復了對生活的信心。有的還參與了輪椅馬拉松,有的成功實現了就業,還有的在訓練營找到了生活伴侶。有部分骨幹傷友已經成為老師、專家,幫助服務其他傷友,普遍實現了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的轉變。
周長奎表示,“這些生動的事例也讓我們看到,自助互助康復服務的成效和價值,也堅定了我們加快推廣這項服務的信心和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