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打擊“軟對抗” 提升公眾鑒別力-紫荊網

依法打擊“軟對抗” 提升公眾鑒別力

日期:2025-07-24 來源:大公文匯網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隨着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的實施,“硬對抗”已不復見,但形形色色的“軟對抗”依然存在。從近日“獨立書展”公然出售為亂港頭目塗脂抹粉的所謂傳記,到一名男子涉在商廈塗寫具煽動性字眼被警方拘捕,再到有“黃店”至今張貼“黑暴”文宣,種種事例反映香港靜水流深,反中亂港分子仍蠢蠢欲動。特區政府在堅決依法打擊任何形式的“軟對抗”的同時,更要不斷完善制度機制,強化公眾對“軟對抗”的鑒別能力,進一步築牢香港由治及興根基。

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一些支持“黑暴”的“黃店”趁勢而起。如今“黑暴”已經遠去,但所謂“黃色經濟圈”陰魂不散。其中一間位於上環文咸東街的“手搖茶飲店”,表面上與一般店舖無異,進入店內就會發現角落裏張貼着兩張當年的“黑暴”文宣,寫有“抗爭”、“願榮光歸香港”、“手足”、“和你lunch”等煽動口號。翻查資料,該店於“黑暴”期間開業,因曾在店外展示支持黑暴分子的文宣而被歸類為“黃店”。多年過去,該店已發展到4家,有不少黃絲光顧後留言“打氣”並在社交平台呼朋引類。

在香港國安法落實五年後,仍有一些人繼續為“黃色經濟圈”張目,繼續展示當年的“黑暴”文宣,繼續發布涉及煽動“軟對抗”的帖文。這不能不引起高度警惕。事實上,“軟對抗”的表現方式具有高度的隱蔽性和策略性,常以文化、學術、專業或媒體語境作包裝,這些行為未必直接挑戰法律,卻以象徵性行動、情緒化敘事或貌似“中立”的評論,攻擊中央和特區政府、“妖魔化”香港國安法。這些軟對抗未必有即時危險性,但在潛移默化之下,逐步侵蝕社會根基,破壞社會和諧穩定,遺禍深遠。

近年來的香港書展也常有人魚目混珠,夾帶私貨,展示出售具煽動性出版物。當主辦機構加強監察、堵塞漏洞之後,一些打着“獨立”旗號的出版機構自行組織所謂“獨立書展”,與香港書展打對台。在一些“獨立書店”中,近日出現了一本美化黎智英的所謂傳記。黎智英是什麼人,大家都很清楚。黎智英罪案纏身,部分案件已經宣判,而他被控違反國安法一案經過多個月審訊後,下月即將重新開庭,在此關鍵時刻,一本將黎智英美化為“成功的商人、靈活的創業家、民主運動領袖、香港的良心”的書籍出版,對黎智英涉及的種種罪行進行刻意扭曲,甚至對香港司法人員進行瘋狂的攻擊。可見這並非“傳記”,而是“洗腦”文宣,企圖干涉香港司法判決,配合外部勢力輕判乃至釋放黎智英的無理要求。

事實上,本書作者祈福德曾為壹傳媒的董事,並擔任所謂“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會長。去年法庭審理黎智英案時,該組織一邊為黎智英鳴冤叫屈,一邊要求美國制裁中央及香港特區官員、特別是參與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的官員。該組織長期配合美西方打“香港牌”、圍堵遏制中國發展,大搞文宣戰、認知戰,企圖分化香港社會,製造矛盾,阻撓特區政府依法施政。

正如夏寶龍主任所指出,“要清醒看到,反中亂港分子賊心不死,各種軟對抗花樣翻新,外部敵對勢力對香港插手干預一刻都沒有停止。”特區政府要統籌好安全和發展的關係,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同時,在教育、社會工作、媒體等領域健全監察審查制度,以高度的警覺、清晰的立場及長遠眼光,處理此類隱形挑戰,為香港社會由治及興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來源:大公文匯網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江心雨 校對:安濤 監製:連振海
澳門舉行多項慶祝活動迎十五運會倒計時100天
天文台發出黑雨警告
“錨”定Web3.0未來峰會記者會在港舉辦 搶抓數字經濟新機遇
香港《穩定幣條例草案》今日正式生效 陳茂波《紫荊》專訪詳解穩定幣發展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