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雜誌(記者馮琳)北京報道:7月24日,記者從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佈會獲悉,當前我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約3.8億輛,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正積極推進電動自行車老舊鋰電池報廢回收體系建設。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琼介紹,當前隨着電動自行車產銷量逐年增長,鋰電池電動自行車總量和佔比也在逐步提高,其中很多電池都存在使用時間長、使用環境及保養條件差、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威脅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
為積極推進電動自行車老舊鋰電池報廢回收,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深入貫徹國務院決策部署,發佈《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電池健康評估工作指引》,以全國電動自行車整治專班名義印發《電動自行車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指南》,明確了老舊鋰電池檢測流程、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要求等;修訂發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發揮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骨幹企業作用,兼顧處理電動自行車廢鋰電池。

去年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全國電動自行車整治專班指導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四地開展電動自行車鋰電池健康評估及報廢回收試點工作,總結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工作經驗。今年3月,部署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專項行動,加快推進電動自行車鋰電池健康評估及報廢回收工作,有效壓減存量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
“隨着專項行動深入推進,檢測回收站點的布局將趨於更加科學合理,滿足消費者日常檢測評估及報廢回收需求。”何亞琼稱,目前全國各省已掌握老舊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底數,其中山東、河南、江蘇、四川保有量超過3000萬輛,有14個省保有量超過1000萬輛。
何亞琼表示,下一步需要具體找出超過5年的電動自行車在哪裏,誰在使用。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已配合國務院安委會將老舊鋰電池健康評估和報廢回收作為重點指標之一,納入對各省的安全生產考覈巡查。
“今後,消費者可以像我們日常去醫院檢查身體健康狀況一樣,到周邊的健康評估和回收服務網點對自己使用的電動自行車鋰電池開展健康程度的檢測評估。”何亞琼表示,“經過檢測,不適合繼續使用、達到報廢條件的鋰電池,可以通過這些網點直接回收,通過專有的渠道,集中交由專業的綜合利用企業開展規範化處理,實現電動自行車廢鋰電池‘應收盡收’和規範化綜合利用,不斷提升居住環境的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