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 助有需要家庭解困-紫荊網

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 助有需要家庭解困

日期:2025-07-24 來源:地區報《港紙》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在香港這個生活節奏急促的都市,許多雙職家庭面對工時長、托兒服務昂貴等問題,育兒壓力沉重。香港南區婦女會自2011年10月起推行由社會福利署資助的“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以相宜價格配對社區保姆,為南區區內家庭提供彈性托兒服務,不僅減輕家長經濟負擔,更建立起跨代互助的社區網絡。

图片1

工時長托兒難?單親母親安心“重返職場”

“景睿媽媽”是一名地產代理,每周工作六天,但不定時都需要“帶客睇樓”,工時更長達10多小時。她接受《港紙》訪問時坦言,私人保姆市場收費高昂,“最便宜也要90至100元一小時,根本負擔不起”。分居後獨力撫養幼女,她一度陷入困境,直至偶然一次看到南區婦女會“南區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的宣傳海報,才找到出路。

該計劃收費每小時20餘元,相比之下減輕了經濟壓力。景睿現由第二位社區保姆“景儀姨姨”照顧一年多。“景睿媽媽”形容保姆姨姨一家也將女兒視如己出,“姨姨的先生甚至會主動帶景睿去公園玩,這種感情用錢是買不到”。女兒甚至黏着保姆不願跟媽媽回家,讓“景睿媽媽”得以安心投入工作。

图片2

社區保姆網絡 建構鄰里信任

“南區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隊長、註冊社工楊斯媚向《港紙》表示,香港南區婦女會保姆團隊十分多元化,包括退休人士、陪月員、兒科護士等,雖無硬性專業資格要求,但需通過家居安全評估及培訓。

“重點是透過鄰里互助,幫助有需要的家庭。”楊斯媚強調,團隊也會定期家訪及突擊檢查,確保計劃服務質素。配對時也會考慮保姆專長,例如嬰幼兒照顧或特殊學習需要支援,並優先安排同邨配對,方便家長接送。

從“生埗”到親如家人 跨代情感連結

“景儀姨姨”因子女長大後“百無聊賴”加入該計劃,她向《港紙》坦言,當初重學換尿片、餵奶等技巧是一大挑戰。如今她與景睿情同母女,“全家都當多了一個妹妹”。這種情感紐帶正是計劃的獨特價值——“景睿媽媽”提到﹕“兩任姨姨是真的當自己個女或者孫女咁樣照顧,『景儀姨姨』仲為佢親手整咗最喜歡卡通人物的被鋪用具。”此外,哪怕第一任保姆暫時無再照顧景睿。但是節日期間兩家會互贈月餅、粽子,形成社區“親如家人”的跨代情感聯繫。

香港南區婦女會副主席陳麗華表示,香港南區婦女會自1975年成立,大約2000年起與社署合作開展“互助幼兒中心”,2011年起開展“南區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現獲政府資助擴展服務。她指出,香港出生率低,但雙職家庭需求仍迫切,“許多媽媽因工時不定難找固定保姆,我們的彈性服務填補了缺口”。

图片3

倡議增親子活動 促社區共融

儘管服務獲家長好評,“景睿媽媽”也建議增加親子聯誼活動,如旅行日,讓家長與保姆有更多溝通機會。“可能大家去大澳或大棠一些流行的親子遊地方,可以和小朋友,和保姆姨姨在日常照顧以外,有更多互動的機會。因為以我所知,他們找的保姆和嬰幼兒的連繫很多。但可能保姆姨姨和家長的連繫就會少了。有機會可以聯繫感情的話,會加強我們和保姆姨姨的感情和關係。”

“景睿媽媽”也提到,現時社會很多聲音表示要“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可能年長者便覺得自己失去生產力,可能自我懷疑,但計劃卻在他們申請成為社區保姆後,依然可以有能力,有一分力幫助到人,對年長者也是一件好事。“所以我覺得,多計劃不同活動去幫助不同的弱勢群體。其實對這個社會是有好處的。因為要單靠政府很難做到所有東西,但透過這些地區機構,做這些活動,才能幫到更多,可能政府都忽略了的人。”

來源:地區報《港紙》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安濤 校對:江心雨 監製:連振海
澳門舉行多項慶祝活動迎十五運會倒計時100天
天文台發出黑雨警告
“錨”定Web3.0未來峰會記者會在港舉辦 搶抓數字經濟新機遇
香港《穩定幣條例草案》今日正式生效 陳茂波《紫荊》專訪詳解穩定幣發展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