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開星:一灣清水向港流 源頭人民情最深-紫荊網

魏開星:一灣清水向港流 源頭人民情最深

日期:2025-07-27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魏開星

悠悠歲月,彈指一揮間,東江水供港已歷經60載!親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缺水慘狀的港人相信都已踏入耄耋之年;對現在多數的港人而言,“取水爭奪戰”僅僅是歷史的故事。水對於香港而言顯得那麽自然、那麽尋常,得益於60多年前的那項工程---將發源於江西南部、流經贛粵兩省的東江水引進香港,保證香港絕大部分的用水。

説起東江水,一般人只知道來自廣東省東北部的河源地區,卻不知還有更遠的源頭。那裏是江西省贛南地區的安遠、尋烏及定南三個縣。東江在江西省贛州市境內有二個源頭:東源為尋烏水,在尋烏縣境內的椏髻缽山南側;西源為定南水(又名九曲河),源頭在安遠縣境內的三百山。朱熹有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供港東江水的水質如何,源頭無疑是最關鍵的部分。那麽,源頭的政府與人民為確保東江水的量足質優做了哪些工作,付出了哪些犧牲?筆者近日跟隨“一灣清水向港流”採訪團,走訪了源頭三縣的多個地方,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當地政府與百姓為保護水源幾十年如一日的努力與堅持。作爲喝了東江水幾十年的港人,筆者心中更添一份感激之情。

安遠縣鄉村放棄製造業

我們驅車來到東江水西部最源頭的安遠縣三百山鎮咀下村,瞭解三百山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村幹部介紹,治理生態實施“三禁三停三轉”措施,即禁漁、禁伐、禁採,停批污染項目、關停污染企業、叫停污染行爲,低質低產林轉產、粗放型生產方式轉變、資源消費型企業轉型。爲保障東江水源頭的品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治理分山上治理與山下兩部分。山上治理的成效可從森林覆蓋率達99%得到印證;山下治理體現在對第二產業即製造業發展項目的嚴格限制。同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水資源的維護。

咀下村堅持保護生態與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未來爭取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13平方公里,每年減少土壤流失量4.45萬噸,增加蓄水能力122萬立方米;為拓展鄉村旅游,提高村民收入,提供優美的生態環境。

尋烏縣源頭村民搬離故土

尋烏縣是中央蘇區全紅縣,毛澤東、朱德、鄧小平等共和國締造者在這裏從事過革命活動。1930年5月,毛澤東在尋烏進行了近一個月的調查,寫下了著名的《尋烏調查》、《反對本本主義》。尋烏由此成爲中共實事求是思想路綫的發祥地之一。尋烏縣三標鄉椏髻鉢山瀑布是東江水的東源。該縣對東江水源頭的保護,表現在稀土礦區的生態改造、垃圾焚燒處理實現“零填埋”等等卓有成效的工作上,其中水源鄉東江源水庫是一項重要的工程。

水庫以供水爲主,兼有灌溉、防洪等綜合效益。修建初期,庫區加上其他的源頭保護區移民,牽涉三標鄉東江源村、圖嶺村和長安村5個村小組的592戶2297名村民。村民接受政府的安排與安置條件,打點行裝,捨棄小家為大家。据水庫管理人員介紹,爲確保水庫蓄水衛生、乾净,對被淹沒村莊每一戶的厠所進行掩埋、消毒處理。這有別於水庫建設過程通常將庫區建築物一淹了之的做法,體現了當地人對供港水源質量的高度負責態度。

定南縣九曲河禁釣禁捕

定南縣内的九曲河是東江水的主幹流。一首歌詞唱道:江西九十九條河,只有一條通博羅。當地天九鎮的書記說,保護九曲河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地采取多方面措施,踐行以上諾言。一是嚴控源頭。實施地段保護,開展畜禽禁養。逐步實現退果還林。此地原是種植臍橙的重點區,村民退種3000多畝。實行產業控制,放棄10多家帶有污染的企業入駐。二是規範礦業。嚴格控制稀土開採與河沙採撈,本地使用的河沙要從外地運入。三是強化監測。水質測驗點包括國家環保測驗設在兩省交界處,監測内容含污水與重金屬含量等,保證河水水質在二類標準以上。生活垃圾與污水由第三方保潔公司負責。近年當地政府投入4.3億元人民幣對九曲河支流進行治理。四是著重保護。抓林長制,執行國家林業儲備政策,涵養水源,8萬畝林地實行禁採,抓好防火防蟲害。五是實行河長制。禁釣禁捕,取締河鮮舘。派專人打撈河裏垃圾,不讓垃圾流向廣東。

確保水量充沛,水質優良,守護飲水安全,源頭政府與民衆的心胸像河流一樣寬廣;對香港同胞的情誼,像河水一樣深沉!

(作者係香港資深媒體人,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李博揚 校對:郭孟琦 監製:張晶晶
澳門舉行多項慶祝活動迎十五運會倒計時100天
天文台發出黑雨警告
“錨”定Web3.0未來峰會記者會在港舉辦 搶抓數字經濟新機遇
香港《穩定幣條例草案》今日正式生效 陳茂波《紫荊》專訪詳解穩定幣發展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