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萬億中國能源革命與香港的轉型契機-紫荊網

1.2萬億中國能源革命與香港的轉型契機

日期:2025-07-28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莊展銘

近日,西藏林芝市舉行了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墨脫水電站”的破土動工儀式。這個總投資高達1.2萬億元人民幣的超級工程,裝機容量相當於3個三峽電站,年發電量足以滿足3億人的用電需求,標誌著中國清潔能源戰略邁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雅魯藏布江在中國境內全長2057公里,分為上、中、下游三段,高度落差超過5千米,是全世界水流落差最大的河流之一。墨脫水電站選址位於下游一段50公里直線距離內、地面高度落差超過2000米的特殊區域,通過截彎取直、隧洞引水的方式,計劃建設5座梯級電站。這樣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提升了水能資源的轉化效率,不僅將徹底改寫西藏的經濟生態,更為中國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注入了核心動能。然而正當內地以“國家工程”推動綠色轉型之際,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在清潔能源領域的佈局卻明顯滯後,特區政府必需加快轉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墨脫水電站的年發電量高達3000億千瓦,相當於替代9000萬噸標準煤,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億噸。通過±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電力能迅速直送全國各地。這一“綠色大動脈”的建成,將使西藏轉變為國家清潔能源基地的核心節點,終結其長期以來的“孤島”歷史。數據顯示項目投運後每年可為西藏貢獻200億元財政收入,相當於2024年全區財政總收入的70%。更關鍵的是,隨著電力、物流、旅遊、數字經濟等產業鏈的同步發展,邊疆地區將首次真正融入國內大循環的核心鏈條。

正當內地著力興建綠色能源工程,將清潔電力直送全國各地時,香港本地可再生能源占比仍不足1%,政府去年僅期望在2035年前從現時的1%提升至7.5%至10%。港交所雖已建立國際碳信用交易平台,但實體運作仍然非常滯後。此外,現時回收政策落後,特別在廚餘回收問題上存在很大漏洞。廚餘在堆填區分解時會產生大量溫室氣體,如甲烷和二氧化碳,加速氣候變化。而將廚餘進行回收,不僅有助於減少碳排放,將廚餘發酵甚至能轉化為能源,達到減廢和資源再生的雙重效益。這種“金融領先、實體滯後”的矛盾,使香港在區域綠色轉型中面臨邊緣化風險。

墨脫水電站工程的展開,證明了大型基礎設施可以同時實現經濟增長、生態保護與區域平衡。對於香港而言,這一工程凸顯了轉型的緊迫性——當內地通過“國家工程”推動綠色發展時,香港需加快從“金融中介”向“綠色創新樞紐”轉型,在廚餘回收技術、碳交易、綠色金融等領域著力發展。

中國承諾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時間節點回望,墨脫工程或許會成為人類文明史上首個實現“經濟-生態-社會”三重效益最大化的超級項目。這場綠色革命沒有旁觀者。

(作者係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民建聯元朗支部副主席,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李博揚 校對:劉雨桐 監製:張晶晶
澳門舉行多項慶祝活動迎十五運會倒計時100天
天文台發出黑雨警告
“錨”定Web3.0未來峰會記者會在港舉辦 搶抓數字經濟新機遇
香港《穩定幣條例草案》今日正式生效 陳茂波《紫荊》專訪詳解穩定幣發展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