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我國生物多樣性從防危止損逐步向系統恢復轉變-紫荊網

生態環境部:我國生物多樣性從防危止損逐步向系統恢復轉變

日期:2025-07-29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紫荊雜誌(記者馮琳)北京報道:7月28日,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近年來我國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物多樣性持續向好,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顯著成效顯示我國生物多樣性從防危止損逐步向系統恢復轉變。

新聞發佈會現場
新聞發佈會現場

“近500種野生動植物受威脅等級下降,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穩步增長,2024年全國越冬水鳥總數量達到創紀錄的500余萬隻,‘高原精靈’藏羚羊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不足10萬隻增加到目前的超過40萬隻,朱䴉從最初發現時僅有七隻瀕臨滅絕,到目前突破1萬隻,萬鳥競翔。”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張玉軍表示,這些都充分印證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顯著成效,為全球生態治理作出了中國貢獻。

今年2月,生態環境部聯合財政部、國家林草局等9部門印發《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實施方案(2025—2030年)》,明確國家層面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關鍵項目,包括7項工程、24個項目,為未來五年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錨定了方向。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張玉軍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張玉軍

張玉軍指出,為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實施方案》落地見效,部門間注重協調配合,按照部門職責職能對工程項目進行分工,同時建立了跟蹤調度和年度彙報機制,協力推進工程實施。

“目前,我們基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物種資源保護等職責定位,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存在關鍵問題,正在制定重大工程的細化實施方案,謀劃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管與預警、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工程等項目。”張玉軍稱。

他續指,當前我國生物多樣性下降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衆多生態系統的群落結構依然簡單、食物鏈網絡不夠豐富,尤其是頂級物種尚未完全恢復或仍處於受脅狀態。堅持保護優先仍將是當前以及未來一個時期生物多樣性治理的總基調。

張玉軍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在國務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的統籌領導下,進一步修改完善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方案,加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和常態化監測評估,科學確定環境承載力,分區分類加強野生動物管理和種羣目標調控;創新生態補償機制和致害賠償模式,普及野生動物致害科學防範知識,妥善解決野生動物致害、“人鳥爭食”等問題;強化監督執法,加大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力度,堅決打擊非法捕獵、捕鳥販鳥等違法行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馮琳 校對:庄蕾 監製:魏東升
澳門舉行多項慶祝活動迎十五運會倒計時100天
天文台發出黑雨警告
“錨”定Web3.0未來峰會記者會在港舉辦 搶抓數字經濟新機遇
香港《穩定幣條例草案》今日正式生效 陳茂波《紫荊》專訪詳解穩定幣發展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