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區重建局聯同香港文學舘啟動灣仔文學築跡探索之旅-紫荊網

香港市區重建局聯同香港文學舘啟動灣仔文學築跡探索之旅

日期:2025-07-29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灣仔,作為香港歷史悠久的地區之一,不僅承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更是眾多文學作品的靈感泉源。由市區重建局、香港文學舘主辦,茂蘿街七號(M7)、救世軍、利東街、We 嘩藍屋、奇華餅家、OVO 協辦的“地膽遊灣仔——文學築跡”系列文化活動,於 2025 年 6 月 29 日至 9 月 30 日正式啟動。

地膽遊灣仔——文學築跡系列活動總圖

活動以“文學”為鑰匙,串連灣仔的歷史古蹟、特色美食與社區記憶,透過線上線下的導賞、展覽、徵文、音樂創作等活動帶領公眾在作家筆下的街巷裏,重溫這座城市的文化脈動。期望透過多元的體驗,讓灣仔化作一本可讀、可感、可參與的“立體文學讀本”。

為深化社區參與感,香港市區重建局聯同香港文學舘面向全港中小學生及灣仔老街坊展開了徵集活動,收集他們與灣仔的故事。經精選的投稿將於展覽中呈現,展現不同世代港人眼中的灣仔風貌。學生們用文字記錄當下觀察與感受,老街坊娓娓道來親身經歷。新舊故事在此交匯,歷史與現代於筆尖交融,為活動注入新舊碰撞的多元視角。

地膽遊灣仔——文學築跡系列活動導賞團

“地膽”帶路 深度探索

“地膽導賞團”是本次活動深度體驗的一大亮點。香港市區重建局聯同香港文學舘通過救世軍特邀在灣仔土生土長或生活過的“地膽”擔任導賞員,帶領公眾深度漫遊灣仔。行程將穿梭於茂蘿街七號、舊灣仔街市、舊灣仔郵局、皇后大道東 186 號-190 號、利東街、藍屋,在作家筆下的文字與歷史建築的磚瓦之 間,聽“地膽”分享在灣仔區的生活點滴與獨特視角下的苦樂記憶,深度探索灣仔,感受延續百年的香江故事。透過文學、在地人與建築歷史等多重視角,更加立體的感受灣仔區的多重面貌。

地膽遊灣仔——文學築跡系列活動導賞團活動

跨界變奏 本地文學首次結合說唱

本次活動另一核心亮點,是以紮根灣仔的作家何紫先生及其《舊灣仔情懷》系列散文中 18 篇深情描繪街區的篇章為軸心,由香港文化科技初創企業“賞遊科技”的骨幹團隊合作創作流行歌曲, 是文學界首次的突破。由獲得多個國際創意獎的文化創作人陳光裔先生操刀與資深剪輯指導曾靖雄先生和賞遊製作人張得欣女士運用創意手法,突破文字框架,讓公眾以嶄 新、沉浸的方式,聽著年輕歌手 Miss Janni 以嶄新的方式演繹作家的作品, 讓聽眾跟隨作家何紫的視角遊覽灣仔。

地膽遊灣仔——文學築跡系列活動 遊覽護照活動

文脈尋蹤 互動遊覽體驗

為豐富公眾的自主探索體驗,香港市區重建局聯同香港文學舘精心設計了“地膽遊灣仔——文學築跡”遊覽護照,於各遊覽地點派發。遊覽護照內詳列三條主題路線——文學散步、古蹟漫遊與街頭美食地圖,將街區化為一座露天博物館。公眾可依興趣自由選擇,跟隨作家的筆觸,穿梭於灣仔街巷,以文字、腳步和味蕾,解碼這片區域的古今交融。在遊覽時,還能沿途收集專屬印章,集滿印章即可兌換精美紀念品,為探索灣仔增添了尋寶般的樂趣。

此外,香港市區重建局聯同香港文學舘運用NFC技術為主要景點設置聲音導覽,突破純文字解說的局限。透過生動的聲音敘事與互動科技,讓歷史故事躍然“耳”邊,為自助遊覽增添趣味。

多重文化活動 詮釋灣仔魅力

活動期間將在茂蘿街七號(M7)舉辦多場主題講座,特邀名家與專家圍繞文學作家、舌尖滋味及歷史建築主體,分享他們對灣仔文化的獨到見解。同時,位於茂蘿街七號三樓的公共空間內設有專題展覽,透過互動裝置,讓公眾多角度感受灣仔魅力。

展覽內容涵蓋灣仔古蹟歷史、特色美食文化、相關文學作家作品精華,以及徵集到的珍貴街坊生活故事。公眾可欣賞“灣仔文學拼圖手工書”,從人、情、景、事等多重角度深入認識灣仔。展覽區更巧妙萃取作家筆下的灣仔靈感片段,將文字轉化為可收藏的“社區記憶標本”——獨特書籤,讓作家的灣仔記憶成為可攜帶的紀念。

融合創新 為文化旅遊注入新活力

“地膽遊灣仔——文學築跡”系列活動,是一次融合文學、歷史、飲食的創新文化實踐,香港市區重建局聯同香港文學舘期望透過這些活動,喚起遊客對香港文化的興趣,引起市民對文化的珍視意識,讓文學與古蹟在現代都市中煥發新生,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樑。

誠邀您於今夏同行,循着文學的脈絡,感受歷史建築與在地滋味,探索並書寫您的灣仔故事。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李博揚 校對:劉雨桐 監製:張晶晶
澳門舉行多項慶祝活動迎十五運會倒計時100天
天文台發出黑雨警告
“錨”定Web3.0未來峰會記者會在港舉辦 搶抓數字經濟新機遇
香港《穩定幣條例草案》今日正式生效 陳茂波《紫荊》專訪詳解穩定幣發展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