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第五波疫情嚴峻,昨日(21日)錄得7533宗確診個案。香港內地經貿協會會長、香港中醫藥生物科技聯會副會長黃炳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是抗疫的攻堅階段,各方必須團結一致、萬眾一心、上下一氣,動員一切力量,提出意見也是為了更好地檢討、選擇及實施有效方法,作出提醒,補漏拾遺。

黃炳逢說,萬分感謝香港全體醫護及抗疫人員的艱苦奮戰,特別是基層的前線工作人員,他們自己及家人也同時承受著巨大壓力和風險,實在不為外人道。最近天氣寒冷,陰雨連連,加深了對抗疫情的難度,直接面對市民的前線人員要服務心情欠佳及諸多不滿的群眾,相信最為難受,他們也應該得到足夠的體諒及支援,他們的士氣也是抗疫工作的重要部分。
黃炳逢認為,家居隔離、全民檢測、局部禁足、外防輸入、實名健康碼、限聚令、感染者按情況分流、中醫藥預防及治療、社區支援、信息發布系統和大數據追蹤等等,坊間不應該單獨評估其效用及可行性,也不只是數位專家學者的權威意見。這些措施必須立體配套,結構性互動實施,配合本地與內地的支援力量,有規劃建立協調機制,並參考內地可對比地區的有效經驗, 總體動員協調指揮, 否則只會事倍功半, 難以掌控全局。不能只有幾位衞生署及醫管局的同事天天疫情發布一下就行,必須像內地的跨部門聯防聯控發布機制向市民交待,增加市民對聯防聯控的信心。這就是為什麼中央指令香港特區政府要肩負主體責任的用意,不能各自為政。抗疫工作面臨特區政府換屆也加深了整體指揮協調工作的一點難度,幸虧有中央的一錘定音,特區政府也當機立斷,把行政長官的選舉延後,把所有精力集中在抗疫方面,增加抗疫勝算。
對於從一開始就推動中醫藥抗疫的黃炳逢來說,他認為,特區政府的態度及措施一直不甚理想,只是蜻蜓點水,無視內地成功以中西醫結合和單獨中醫藥預防及治療新冠的寶貴經驗,確實辜負中醫藥界參與抗疫的滿腔熱血。想想如果有些個案在西醫無法確定治療結果的時候,應該給病人多一種治療的選擇,甚至早一點以中西醫結合的方式介入,如果這樣某些治療結果又將如何,特別是中老年人個案,值得研究和深思。現在直到中央要求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抗疫,特區政府的態度才轉變了一點, 中醫藥界也增加了底氣,開始了新一輪的支援工作,包括相關中醫藥的組織及大學的遠程服務陸續出台,當中主要是他們自發地為市民提供多一種選擇和服務,可以增加受感染市民的出路。中醫藥加入抗疫行列,不能只一味考慮治療使用藥物的可能風險,而不去支援有需要的普羅大眾,況且使用任何藥物皆有風險。特區政府是否能真正把中醫藥納入主體抗疫規劃裡面,把中醫藥加入公營醫療體系裡面,還是有待觀察,希望能見到真正行動。
黃炳逢稱,現在是抗疫的攻堅階段,各方必須團結一致、萬眾一心、上下一氣,動員一切力量,提出意見也是為了更好地檢討、選擇及實施有效方法,作出提醒,補漏拾遺。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但也不能再出現老弱病人在醫院外等待接受安排,讓人不能理解和接受。再一次為全港參與抗疫的醫護及前線人員致敬,特別是離開家人被派到香港支援的內地支援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