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從小看到老師在黑板上寫出優美的漢字時,不期然手指也會跟著寫,後來,有機會欣賞到宋徽宗的瘦金體,更令筆者開始對書法著迷,由於瘦金體不單筆畫精微、柔中有剛,感覺像舞者展現優美婀娜多姿的舞技,猶如輕盈的蝴蝶般飛舞點綴於花蕊間的曼妙,且極具雍容華貴之氣。
在11月22日下午筆者有機會與學生分享由象形而來的漢字,演變出情與美書法的奧妙!活動在南沙的廣州外國語學校附屬學校舉辦講座,主辦單位是廣州市廣電旅游局,講座對象是約數百名初中學生,筆者擔任講者的題目是“漢字的藝術”,內容包括簡說漢字演變歷史、漢字發展的書體、漢字書法的創作等!
事實上,早期的漢字,由商代的甲骨文已經具備中國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三個基本要素。總體的佈局疏密有致,具有古雅穆靜之美,而西周以降的金文是甲骨文的繼承者,金文比甲骨文筆畫減少,書寫較簡練、規範,也體現出漢字發展由繁到簡的原則。接著是春秋之時秦國的石鼓文,線條圓勻,雄強渾厚,章法嚴整,結體有略取方正之勢,且極具對稱之美!其後,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命丞相李斯主持文字的統一工作,以秦國通用的文字為基礎加以簡化,使之成為秦朝的官方文字,創造出圓潤的篆書,其後發展不同書體!
充滿藝術性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因此講座的互動環節,筆者把古漢字結合繪畫的技巧,引導學生從優雅的古漢字作為創作的基礎,以繪畫的構圖、色彩等變化進行探索,創作出“漢字的藝術”的作品,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很投入,作品也展現出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以古樸的中華傳統文化加上童真童趣,呈現他們天馬行空的創造力,活動中引發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也看見他們踴躍發問及研究的精神,令人欣喜!
把中華傳統文化結合不同方式去培育人才,除了到學校進行教學外,社會廣泛的推廣也是很重要,所以當天的上午,筆者被邀請出席由中共廣州市荔灣區委宣傳部及廣州新華出版發行集團合辦,以“藝起荔灣·筆墨傳情:大灣區書畫藝術交流”為主題的“永慶坊·名家訪談系列活動”擔任嘉賓,主要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同根同源的書畫藝術展開交流!
活動中筆者表示香港文化深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加上西方文化的補充,才會產生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粵語流行歌、金庸的武俠小說、香港街頭的招牌字等獨特的風格,並且中華文化中的書法可以由內而外表達書法家的情感,也能鍛鍊個人的內心修行的過程,而師承包含著中華文化的核心理念,當中有著品德教育的功能,從傳授之中讓人感悟成長道理。
由於穗港兩地文化有著深厚根源,而香港文化保留有中華傳統文化,是香港文化的珍貴之處,如果香港和荔灣,甚至粵港澳大灣區有更多的交流、碰撞,會激發城市的創意和創新發展,期待兩地共同努力,先以漢字書法的藝術展開交流,達到合作共贏的成果,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必定指日可待!
(作者係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教育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