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曉輝
近日,緬甸遭遇7.9級強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這場災難面前,中國迅速行動,展現出大國擔當與深厚情誼,書寫了一曲跨越國界的生命讚歌。
中國跨境馳援已成為常態。近年來,無論是地震、洪水還是其他自然災害,只要國際社會有需要,中國救援力量總是第一時間奔赴現場。從參與國際重大災害救援行動,到為受災國家提供物資、技術支持,中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履行國際責任。此次緬甸地震發生後,中國多支專業救援力量迅速集結,跨越國境,投身到緊張的救援工作中。
中國展現出了當之無愧的大國擔當。國家主席習近平向緬甸領導人敏昂萊致慰問電,表達中國政府和人民對緬甸災情的深切關注與慰問。中國不僅提供1億元人民幣緊急援助,中國紅十字會也向緬甸災區伸出援手。這種物質上的支持,為緬甸災區人民送去了溫暖和希望,讓他們感受到在災難面前並不孤單。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一源自中華民族幾千年積澱的傳統美德,在此次馳援緬甸災區的行動中得到了完美詮釋。中國救援隊是最先抵達緬甸災區的國際救援隊,在抵達距離震央最近的曼德勒市後,立即進行實地踏勘,爭分奪秒開展救援。截至香港時間3月31日的中午,救援隊員們憑藉專業的救援技術和頑強的戰鬥精神,通過切割、破拆、移除、繩索轉運等手段,成功救出四名倖存者,其中包括1名孕婦。每一個被救出的生命,都凝聚着中國救援隊員的心血和汗水,彰顯着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的高尚品格。
中國力量與中國速度在此次救援行動中令人驚嘆。以百計的救援人員迅速抵達緬甸,在極短時間內建立營地,有序投入救援工作。各支救援隊伍緊密配合,高效協作,從抵達災區到成功救出倖存者,每一個環節都展現出中國救援體系的高效運轉和強大執行力。這種中國力量與中國速度,不僅為挽救生命爭取了寶貴時間,也為國際社會樹立了應急救援的典範。
中國馳援緬甸災區的行為,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實踐,是大國擔當的有力彰顯,是人間大愛的生動詮釋,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與弘揚。在未來的日子裡,中國將繼續秉持這一理念,與世界各國攜手共進,共同應對各種挑戰,為構建更加美好的世界貢獻中國力量。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環保從業員總會主席,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