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斑海豹“旅居記”-紫荊網

西太平洋斑海豹“旅居記”

日期:2025-04-16 來源:新華社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暮春時節,氣溫10攝氏度上下的遼東灣海域仍有涼意。而這樣的氣候對旅居在此的西太平洋斑海豹來說,正是休憩的好時節。

4月16日,是中國“斑海豹保護宣傳日”。日前,記者來到位於遼寧省盤錦市的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趕在斑海豹游出渤海繼續北上前,近看“遼東灣精靈”的真容。

從三道溝漁港出發,行駛2海里左右,一處灘塗上便出現了數十只斑海豹的身影:身體呈紡錘形,背部灰黑色的皮毛上有棕黑色的斑點,腹部發白、斑點稀少。

船在離岸50米左右的位置緩緩停下,斑海豹們正怡然自得地享受春日暖陽。記者看到:在陸上運動時,斑海豹用短小的前肢抓地,身子一彎一彎地挪動着前進、慢慢悠悠,圓鼓鼓的肚皮沾上灘塗的泥漿;順着斜坡“溜進”海中後,它游泳速度極快,不一會小腦袋就從幾百米外的海面上露了出來。

20250416ac7ee860214c48788560f0c6ff0fc8d6_b2e47cc0bd754852beefa55fcaecdf6b
2024年4月16日,被放歸的西太平洋斑海豹在遼寧大連市旅順口區附近海域活動,一隻斑海豹身上的信標露出水面。新華社記者潘昱龍攝

近年來,由於人為活動干預減少、政府部門嚴厲打擊盜捕盜獵等違法行為,旅居遼東灣的西太平洋斑海豹種羣數量保持穩定,並有增加趨勢。此外,自2015年起,盤錦市先後啟動“退養還溼”“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恢復濱海溼地8.59萬畝、新增自然岸線15.77公里,也給西太平洋斑海豹創造了更好的繁殖和棲息環境。

“斑海豹在遼東灣活動期間,告知漁民不要在其棲息地周圍開展作業、發現需要救助的斑海豹及時報警,是我們的重要工作。”遼寧省盤錦市公安局沿海安全保衛局遼河口沿海派出所所長任煥才告訴記者,通過多年的宣傳,市民、漁民保護斑海豹的意識顯著提高。

作為唯一能在中國海域繁殖的鰭足類海洋哺乳動物,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西太平洋斑海豹現存數量2000余只。遼東灣海域位於中國海域結冰區最北端,是西太平洋斑海豹世界上八個繁殖區中最南端的一個。每年11月至12月它們洄游至此,次年1月至2月在冰上產崽,育幼、補充體能後,4月至5月逐漸游出渤海,踏上返回太平洋的旅程。

遺傳學和生態學研究顯示,遼東灣繁殖區的斑海豹與世界其他繁殖區的斑海豹缺乏遺傳基因交流、存在生殖隔離。而每年,都會有一些野外繁殖的斑海豹幼崽會因隨破碎海冰飄走、被海風吹到岸上等緣故與母親走散,失去庇護的它們生存概率極低——救助斑海豹幼崽的意義重大。

2024年4月9日,西太平洋斑海豹在遼寧盤錦三道溝海域的灘塗上休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潘昱龍攝

今年,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所屬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海科院”)共接收了5只斑海豹幼崽:農曆正月十五接收的“湯圓”,節氣當天接收的“雨水”“驚蟄”……救助人員借用中國傳統節俗食物名或節氣名,為斑海豹們起了名字。

海科院海洋珍稀動物保護研究室主任田甲申介紹,通過系統化的飼養救助、野化訓練和健康評估,斑海豹幼崽將被放歸大海。

斷奶褪胎毛、體重達到25公斤以上,能追蹤和捕捉活獵物,具備游泳、潛水、陸上運動能力,無聽覺或視覺功能性障礙、無外傷,血液指標與健康個體一致……救助人員手中“待放歸斑海豹核查標準表”每畫上一個對號,斑海豹離回歸大海就又近了一步。

據統計,自1992年至今,已經有337只斑海豹離開海科院這個臨時的家,轉身重回大海。

“放歸前,我們會在斑海豹頸部下方貼一個重量約110克的信標,只要上面的天線露出水面,衛星就能捕捉到它所在位置。”田甲申說,目前已對50余只斑海豹幼崽進行了信標跟蹤,採集到的數據對研究西太平洋斑海豹洄游規律很有裨益。

隨着春日漸暖,憨態可掬的“遼東灣精靈”即將踏上北上之旅——年復一年的洄游故事,見證了生命繁衍的痕跡,也記錄中國在海洋生態保護道路上的堅實步伐。

來源:新華社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郭孟琦 校對:劉雨桐 監製:張晶晶
全球首次“人機共跑”半程馬拉鬆來了,哪位機器人能站上領獎台
我國輕舟貨運飛船將在“中國航天日”首次對公眾亮相
習近平結束對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國事訪問回到北京
烏美兩國簽署礦產協議意向備忘錄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