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論壇】朱家健:香港應全力擴展國際「朋友圈」-紫荊網

【紫荊論壇】朱家健:香港應全力擴展國際「朋友圈」

日期:2025-07-02 來源:紫荊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紫荊論壇》專稿/轉載請標明出處

 

朱家健 |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上海財經大學博士研究生

 

香港作為高度國際化的商業都市,憑藉其獨特的優勢在全球範圍內持續吸引資金與人才。香港具備健全的社會制度和廉潔高效的公務員體系,法律框架完善。香港採用國際通行的普通法體系,配合成熟的仲裁調解機制,使其成為跨國商業糾紛解決的首選地。香港身處粵港澳大灣區,背靠祖國,面向國際,具有「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香港實行簡單透明的稅制,免徵商品服務稅和增值稅,為國際投資者提供優越的營商環境。中英雙語並行的語言環境大大降低了國際商務交流障礙。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涵蓋專利、版權、商標等各領域,為科研創新提供了有力保障。這些系統化的優勢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香港作為全球商業樞紐的核心競爭力,持續吸引著國際資本和專業人才集聚於此,也為香港擴大國際交往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法律仲裁調解服務讓跨國企業充滿信心

 

香港的法律專業服務與中國內地和國際接軌,香港律師會會員除了本地執業律師,還有境外律師(Foreign Lawyer)制度,允許境外執業的律師在香港以「境外律師」身份在香港從事自己所屬司法管轄區法律範圍內的有限度執業,並吸引境外律師行來香港開設辦事處,從事與境外貿易和資產相關的法律服務,盤活香港的國際貿易和金融服務,增加了外國商家赴港進行商貿和考察活動,帶動了香港的商務活動和相關服務產業鏈。

國際仲裁和調解同是解決爭議的另行方法,香港的其中一個定位為國際仲裁調解中心,並設有相關認證機構及可供境外仲裁員在香港登記和執業的制度。國際仲裁調解服務讓香港商貿高度國際化,不少跨國企業樂於在香港設立亞洲分部,並以香港作為法律合約的司法管轄地,利於形成良好的營商環境。當然,這也建基於香港健全的法制、廉潔的風氣和穩定的政治環境。外資和海外專業人士到香港設立公司經營業務,就是境外投資者和境外專才對香港法治投下信任的一票。

 

教育產業是吸引國際資源的有力手段
 

香港的教育制度同樣具備世界級的資源和條件。香港有五所大學名列全球百強,取錄來自全球各地的優秀學生。校園環境高度國際化,開設多所國際學校,對國際專才而言,可以舉家移居香港,讓孩子接受本地優質教育,在畢業後也傾向留港工作和生活。

香港的多所綜合研究型大學,設有理科、工科、醫科、農業課程,這些大學科研團隊走出香港,取錄國際生,跨地跨校組成研究團隊,承接香港以外的科研項目,共用建設模型、完成實驗和採集科研數據,撰寫論文和報告,並共同申報和發表研究成果。大學的文科和社會科學同樣可以與海外學者進行跨地比較研究,合著論文,增加互訪交流,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和論壇。

學術科研機構和高等教育界繼續與境外大學和企業進行良好互動,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惠及大學、項目團隊和學生,利好大學整體發展。同時,大學可以把技術專利等研究成果轉化為產品,配合市場,造福社會,同時大學可以透過把成果商業化獲得資金,再投入其他學術項目,令學術研究能夠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跨地大學(群)合作,資源互補,產生協同作用,更能獲得商界的捐贈合作,促進多贏。

香港的五所世界百強的高等學府,既有綜合型大學,也有研究型大學,所開設的文、理、工、醫、商等學科,多項位於亞洲前列。同時,高校為個別國家的學生提供全額獎學金,與全球大學開展合作,開設不同的交流計劃,既歡迎海外和內地學生來學校體驗,也把香港學子送出去進行交流,以啟動人文傳承,孕育國際精才。

此外,香港各高校每年也舉辦不同學科的國際會議和座談會,邀請各地學者專家雲集香港作學術交流和分享,傳遞知識,共同進步。自2016-17學年,香港特區政府就透過「一帶一路」獎學金,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傑出學生招手,讓他們來港升學,既讓國外學生與本地生共同學習和生活,也讓香港學生對獎學金受惠國家有更深刻的了解。此後,獎學金得主畢業後學有所成,可充當「帶路人」,帶領香港資金到當地,並引入項目,達致雙贏,與「一帶一路」國家結緣,成就國家「一帶一路」倡議。
 

國際會展業助力搭建國際「朋友圈」

 

香港每年透過承辦不同規模的國際會議、展覽等,成為向外推介香港軟實力的世界櫥窗,不僅向國際友人展示香港的優質商品和專業服務,還為旅遊業和酒店業帶來可觀收入。透過會議展覽等商業活動,香港提供會計、財務、法律、評估、諮詢、翻譯、市場調研、品牌管理等高端商業服務,為商品增值服務,成為「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香港作為一個享有「內聯外通」條件的獨特城市,國際化軟硬配套優勢明顯。香港聘用律師、調解員、仲裁員的機制也較為透明,並為西方世界接受。而香港特區法律中,雙語具同等法定地位,訴訟方可以就個別案件選擇以中文或英文作為審訊語言,並使用翻譯服務,利於解決糾紛和開展合作。

香港每個季節均有大規模的商品展覽服務,為中外商品提供一流展示平台,所展商品包括家居用品、服飾、玩具、文具、高科技電器等,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展商、買家和參觀者,讓香港成為一個重要的國際展覽平台。

另外,香港的多間國際品牌酒店屹立維港兩岸,成為商業旅遊區的地標,這些酒店提供舒適的房間、稱心的服務、優質的餐飲,也提供良好的會場服務等,為本地企業和境外企業攜手服務香港國際會議和商品展覽。
 

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帶動國際交流合作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的支持下,香港特區政府全方位推進多個文藝政策,致力把香港打造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擁有中西文化薈萃的獨特優勢,無論是公營博物館和境外博物館合辦的專題展覽,還是如「巴賽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等私人舉辦的展覽,均受到國際友人歡迎。藝術品拍賣會同樣得到國際藝術家、鑒賞家和收藏家的青睞。

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造就文化碰撞,利於文化傳播。透過高端和貼地的文藝活動,香港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熱衷藝術品、表演和文創活動的藝術家,在香港以中國傳統藝術和本土藝術向外國朋友說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同時,香港作為中西合璧的藝術平台,東西方文藝交匯有機結合,香港既是中外文化「大使」,也積極支持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的政策。

香港電影蜚聲國際,本地產生多位國際影視紅星和動作巨星,成為香港電影的國際代言人。香港也不時成為外國電影的取景地及外國影星和網紅的地標「打卡地」。電影是香港深化國際合作的另一條路徑,例如在電影融資、特效、後期加工製作、版權保護等方面,可以與外國電影發行商進行對接合作,並把香港電影人才輸送到海外。香港電影的合作拍攝,也是中西文化的碰撞互動,既能為觀眾和投資者帶來新奇體驗,又可帶來票房收益和創新成果,還豐富了本地電影創作的底蘊,利於香港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全球家辦入駐

 

香港特區政府轄下的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同樣交出了亮麗的成績表,今年4月該辦公室便與包括來自新加坡和美國的一系列企業開展洽商、簽署合作協議。這些企業包括科研機構、金融及專業服務公司,將為香港帶來潛在投資、就業崗位和科技進步,利於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

香港的知識產權管理和服務同樣收獲良好口碑,既能保障國際企業的法律權益,更能發展品牌管理業務。對香港而言,深化香港與優質國際品牌的合作,更能打造香港作為商貿中心的形象。

除此以外,香港歡迎境外的家族辦公室赴香港設辦事處,為擁有業務和資金的家族提供包括教育、投資、地產、奢侈品認購等在內的「一條龍」配套服務。持有相關資深經驗和牌照的國際專才雲集香江,為投資者和家族企業管理資產,實現資產增值,同時盤活香港的財金服務和高端消費服務。

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是香港的必然選擇。香港要堅持「門常開」、「走出去」,深化跨領域的國際交往合作,擴展國際「朋友圈」,與內地企業「併船出海」,這樣才能在國際舞台上不斷鞏固和拓展自己的位置。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5年4-6月號

紫荊論壇4-6月79封面Final_OL 2

來源:紫荊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藍皓源 校對:楊晨 監製:張晶晶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