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美雄
“寧願做艱難的改革者,都不能做安逸的停滯者。”行政長官李家超昨天(7月1日)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8周年酒會致辭時強調,我們要把握好國家機遇和世界機遇,不斷提升自身價值和競爭力,改革求進,創新創造。前天(6月30日)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發表“港澳平”文章,與行政長官致辭形成呼應,都指向一個道理:香港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國際金融中心穩居前三等成績的取得,正源於永不停步的改革勇氣。
“港澳平”文章精闢指出,香港的蓬勃生機既來自“一國兩制”制度優勢,更得益於治港者“以結果為目標”的務實作風。觀察本屆特區政府施政,筆者認為其治理邏輯可概括為“三箭齊發”:以國家安全固根本、以民生改善聚民心、以發展動能創未來,三者環環相扣,持續推動香港邁向由治及興。
首先,“安全之箭”奠定發展基石。香港國安法與《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相繼落地,實現了由亂到治的決定性轉折,也進一步築牢了國家安全防線。筆者特別留意到,政府聯同各界積極推動愛國主義和國安教育,如攜手教育界、區議會、地區“三會”等舉辦各類普法講座、愛國教育進社區等活動,讓維護國安意識深入人心,令廣大居民深刻認識到“一國”之本與“兩制”之利的關係。
其次,“民生之箭”直抵市民訴求。本屆政府秉持“民生無小事”理念,推出“簡約公屋”、取消強積金對衝、修訂《僱傭條例》等新政,讓市民早日“安居”更加“樂業”。此外,重塑區議會使地區治理徹底擺脫“政治掛帥”,迴歸“民生為本”初心,切實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再者,“發展之箭”開啟全新格局。在完善維護國安制度、改善民生的基礎上,特區政府全力推進與國家發展戰略的深度對接。如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北部都會區規劃加速推進,彰顯本港積極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決心。這種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的戰略定位,強化了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讓“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角色愈發重要。
“港澳平”文章深刻指出:團結奮進是香港成功的關鍵。面對國家機遇和世界機遇,面對百年變局下的內外部挑戰,更加需要“團結的力量”。包括在住房、醫療、青年發展、創科等各個領域,我們應當共同參與改革破局,人人都要做“局內人”“行動者”,讓改革發展成果真正惠及廣大市民,全力促進香港繁榮穩定,更好貢獻中國式現代化。
(作者係西貢區議員、大灣區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