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登錄
賬號設置
退出登錄
下載APP
繁
简
首頁
資訊
視頻
時評
財經
創科
法治
文體
教育
健康
社會
任免
專欄
網刊
專題
紫荆
>
專欄
>
名家
>
郭靈
郭靈
0關註
+關註
郭靈,專欄作家、時評員、港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香港經貿商會會董。每星期堅持發專欄文章,提出評論和自身觀點,講好中國故事,文章在東盟多家主流華文媒體刊登。
他的文章
郭靈:取消隔離令 助經濟復常
2023-01-30
0
0
新春伊始,筆者在此祝各位讀者萬事順逐,宏圖大展。過去三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本港及全球經濟都受到極大的衝擊,但在病毒逐漸轉弱,疫情轉變為風土病的情況下,癸卯兔年必將是本港社會全面復常之年。香港只要能把握後疫情時代的新形勢新機遇,全面深化融入國家發展規劃,深化產業升級轉型力度的同時,發揮出更強的「超級聯繫人」角色,相信就能國家的支持下,追回疫情三年的失地,為經濟找到新的增長活力。近期本港單日新增新冠個案維持在二千宗左右的水平,反映出疫情感染高峰期已過,港府亦宣佈,今日起取消針對新冠病毒感染者發出的隔離令,市民今後快測確診毋須再呈報,無症狀或輕症者可照常返工,而有症狀者可透過醫生取得病假紙。當局撤銷隔離令的做法,加快了推進復常步伐,全面恢復與內地免檢通關就成為下階段最重要的工作。事實上,本港和內地自1月8日展開首階段通關至今已二十多天,過程順利,且沒有引發兩地疫情大幅反彈,反映出在病毒毒性轉弱的同時,疫苗防護及群體免疫屏障已形成規模。因此兩地政府應積極評估進一步放寬各項防疫限制措施的可行性,盡快撤銷核酸要求和名額限制。要知道,今年春節假期內地多項旅遊數據出現強勁復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春運工作專班初步分析研判,春運期間客流總量約為21億人次,同比增長99.5%;同時間,春節期間度假玩樂旅游產品預訂量同比增長372%,每日口岸出入境人數較去年同期增長約2倍。這些數據都反映出內地民眾的出遊意欲及消費力依舊強勁,提振了全球旅遊業復甦的信心。日本、印尼、菲律賓及西班牙等國家亦順勢推出針對中國遊客的政策,務求吸收更多中國遊客旅遊消費。因此,現時港府亟需盡快與內地商議取消兩地出入境核酸檢測,以及每日名額限制的限制,為吸引內地遊客,推動本地經濟全面復甦提供更有利的條件。(作者係香港資深時評人,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郭靈:藉高鐵重開機會 推動產業升級轉型
2023-01-16
0
0
在香港與內地恢復首階段正常通關一週後,高鐵香港段亦於週日恢復正常服務,除市民可選擇高鐵北上外,內地遊客來港也變得更加方便,本地零售和旅遊業終於看到了全面復甦的機會。筆者認為,目前本港一方面要做好吸客、迎客的準備,避免因出現混亂場面,對恢復全面免檢通關造成負面影響;另方面則是要引入新思維,推動本地零售和旅遊兩個支柱產業升級轉型,以滿足疫後消費模式所發生的轉變。事實上,港府可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疫後開放的模式,為遊客提供更多消費和住宿優惠,增加內地遊客來港消費遊玩的意欲。就以臨近的澳門為例,因窺準港人無法三年出遊的商機,近日就針對港人推出了港澳跨境巴士車票和船票優惠,期望能吸引更多港人,其他西方國家在疫後開放初期,亦有針對遊客發放如消費券等的消費優惠。因此港府亦應盡快研判對訪港內地遊客,發放不同消費優惠的可行性,藉此吸引他們來港。同時間,據國家移民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近幾個星期已接獲逾百萬人次辦理來往港澳台證件的申請,這意味著只要來港通行證到手,可能將有逾百萬遊客來港。所以,本港亦要為迎接大批遊客湧入香港做好應變對策,在做好迎客工作的同時,將大批遊客湧港對市民日常生活的影響減至最低。此外,疫情前後全球消費和商業經營模式都發生了巨大改變,香港零售和旅遊業不能只靠吃老本,而是要引入新思維,並藉機升級轉型。例如現時網購和電子支付已成為內地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商場消費後亦會有專門的速遞人員送貨到家,本港零售業可趁勢做出轉變,升級電子支付系統的普及度及服務質素,來迎和內地遊客的新消費習慣。同時間,當局亦要有新旅遊賣點如M+和故宮館等新景點作招徠,並多發掘各區深度遊路線,讓遊客有嶄新體驗。零售和旅遊業是本地重要的支柱產業,是經濟增長動力的所在,若能為這兩大支柱產業注入「活水」,便能使香港早日走出經濟低谷。(作者係香港資深時評人,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郭靈:恢復通關終於落實 為疫後復甦帶來更大動力
2023-01-09
0
0
疫情下苦候三年,恢復通關終於落實,週日(8日)起香港與內地恢復首階段通關措施,初期單日北上及南下各有6萬個名額,加上回程不受配額限制,預料人流將比港府預期的更多。惟與疫情前相比較,首階段通關名額只是過去約兩成左右,特別是農曆新年將至,市民回鄉過年的需求殷切,因此有可能出現僧多粥少的亂象,當局需小心留意,及早理順,避免出現混亂。此外,當局亦應盡快推動落實下階段通關方案,提高通關名額及簡化手續,為未來全面通關打好基礎。行政長官李家超公佈通關安排時表示,首階段通關後,一個月合計有近180萬人次北上,兩個月合計就有360萬人,差不多是香港人口一半。惟現時市民北上的需求甚殷,網上預約系統甫開通便出現短暫「塞車」的情況,加上「港漂」人士返回內地,以及居住在內地的港人回港均不會佔用通關名額,這意味通關初期每天實際來往人數可能會較當局預計的為高,因此港府宜及早綢繆應對措施,做好人流疏導及各項配套,避免出現瓶頸及混亂等的問題。同時間,隨著兩地人員往來增加,肯定會對本地疫情走勢帶來衝擊,輸入個案增多及新變種病毒株都有機會加重本地醫療系統的壓力。港府須適時地審視和優化防疫措施,盡量減輕本地醫療系統將面對的負擔,提高公私醫療系統合作、分流的協調能力,以及留意市面藥物供應情况,構建更牢固防疫屏障,確保疫情不會因通關而急速惡化,以保障通關能穩步有序推進。此次復常通關安排在農曆新年前,無疑是給全港市民最佳的農曆新年禮物,若港府能順利處理,在農曆年人流最繁忙的高峰期保持通關的穩定順暢,即可視為通過初期考驗,有助盡快推動落實下一個階段的通關安排,進一步放寬內地遊客和自由行來港的名額,為本港經濟疫後復甦帶來更大的動力。(作者係香港資深時評人,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郭靈:做好通關配套 加快經濟復甦步伐
2023-01-03
0
0
在內地宣佈今年1月8日正式對外開關後,許多市民都關注香港何時可以與內地恢復免檢疫通關。港府於上週進一步優化防疫措施,取消除口罩令外所有防疫安排,特首李家超在記者會上表示,正在考慮通關口岸等的細節,並反覆表示,下月中前通關的目標不變,而且還強調不能出現亂子,損害了有序通關的形象。筆者認為,隨着防疫策略進入新階段,盡快推動社會復常就成為當下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因此港府須盡快制訂通關的各項細節及安排好各項配套工作,並且為恢復通關初期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預案,務求令通關能在有序穩妥的情況下順利恢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022年12月26日發佈了新冠感染「乙類乙管」方案,提出取消入境後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這意味著港人今年1月8日後回內地毋須再接受檢疫,而專供港人經深圳灣預約隔離酒店的健康驛站預約系統也將停運。其後,港府於上月29日宣佈進一步優化防疫措施,向全面復常又邁進了一大步,同時亦令市民大眾期盼能在農曆新年前通關,與內地親人團聚。有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政府正與內地商討通關口岸、人數安排等問題,預計通關初期每日名額有三萬個。市民苦候近三年,終見通關希望,自然都關注自己能否受惠。因此如何有效、公平且合理地分配名額,是目前港府亟需研究的問題,同時政府亦應盡早公佈相關細節,讓市民了解有關的安排,以免引發混亂。另方面,其他如交通等的配套工作亦要提早作出安排,畢竟粵港兩地關口閉關近三年,交通運力較難在短時間內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如何調配人手和提供穩定的交通服務,是恢復通關初期的一大挑戰,只有做好各項配套工作,才能有序穩步地推動通關。其實,恢復通關是兩地民眾的共同意願,港府要急市民所急,在保障生命健康和防疫新要求的前提下,早日落實全面通關,這樣才能推進本港社會全面復常,加快經濟復甦的步伐。(作者係香港資深時評人,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郭靈:中央肯定支持 港大有可為
2022-12-28
0
0
國家主席習近平上週會見了上京述職的行政長官李家超,並聽取了行政長官針對香港現時形勢和政府工作情況的匯報。習近平主席表示,自李家超擔任行政長官以來,帶領新一屆香港特區政府,勇於擔當、務實有為,團結社會各界,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大力恢復經濟活力,積極回應民眾關切,認真學習宣傳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展現出「愛國者治港」新氣象,香港在「一國兩制」正確軌道上穩步前進。習主席的講話反映出,中央對行政長官及本屆特區政府的工作是給予充分肯定的,只要香港能繼續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發揮背靠祖國、連接世界的傳統優勢,積極融入國家對新時代、新征程發展大局所作出部署和要求,必定能為香港開創繁榮穩定、長治久安的新篇章。習主席在會面時指出,二十大對國家各項事業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創舉,是香港澳門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中央將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全力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廣泛開展國際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香港將「大有可為,風光無限」。筆者認為,習主席把香港未來的發展定位,置身於國家發展的整體大局之中,充分顯示了對香港未來發展的殷切期待和重大囑託。事實上,二十大後中國開啟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正在快速形成,中央亦推出一系列穩經濟、促增長及發展「雙循環」經濟引擎的新政策,這為香港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要知道,背靠祖國、連接世界是香港固有的傳統優勢,加上在「一國兩制」的支持下,使香港在金融、航運和經貿方面能輕鬆地與國際社會接軌,因此在新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下,香港只要把握發展機遇,一方面深化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成為內地企業連接「外循環」的窗口,以及建設「內循環」的參與者,一方面緊跟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為國家發展所需發掘更多國際關係和資源,便能在為國家發展做出自身貢獻的同時,續寫獅子山下的繁榮新傳奇。(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為香港資深時評人)
來論|郭靈:做好準備迎接通關
2022-12-19
0
0
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以最好的狀態隨時迎接通關。
郭靈:內地優化措施 港須抓緊機會
2022-12-12
0
0
近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組公佈簡稱「新十條」的放寬防疫措施,其中包括容許輕症、無症狀感染人士及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以及一般場所不用再查驗核酸檢測證明和掃健康碼等。此舉在本港社會引起不少迴響,特別是有內地官員暗示,將會繼續動態調整防疫政策,令港人憧憬兩地有望在年底或農曆新年前恢復全面免檢通關。港府理應把握內地放寬防疫措施的機會,調整本港的防疫政策,令兩地的防控標準趨近統一,並趁勢與廣東省商討免檢通關時間表,爭取盡快實現免檢疫通關,推動經濟復甦的同時,令市民可以過上團圓年。要知道,「新十條」是內地優化防疫,推動經濟復甦的重要舉措,亦為香港與內地恢復中斷近三年的免檢通關帶來希望。特別是在國家衞健委表明,未來將依法依規、逐步推進、加快推進,進一步優化完善相關防疫措施的前提下,本港更應抓緊機會,研判進一步放寬本地防疫政策的可能性,並盡快與內地部門商討和落實免檢通關的各項細節,即便短時間內無法實現全面免檢通關,亦可盡力為港人爭取將每天進入深圳健康驛站的名額增加,方便市民在新春前有更多名額回鄉探親。事實上,各項科學數據都顯示,Omicron變種病毒株的致病力已經大幅減弱,更有內地防疫專家稱,新變種株的毒性非常接近流感,導致重症及死亡病例的比例低。因此本港有必要對防疫措施進行進一步優化,收窄與內地防疫措施上的差異,才能為免檢疫通關創造更有利的條件。目前本港與內地未能正常通關已經快三年,不但令本地經濟持續萎縮,失去上升動力,許多中港家庭無法團聚,一些新興產業及年輕人亦錯失了北上發展時機,社會各界都對恢復免檢通關翹首以待,港府要切實把握今次的機會,積極推動兩地恢復正常人員交往,為市民做實事,為經濟打開疫後新篇章。(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香港資深時評人)
郭靈:增過渡房屋須多管齊下
2022-12-05
0
0
特首於今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簡約公屋概念,計劃在未來五年興建三萬伙近似過渡性房屋的簡約公屋,讓部分正在輪候傳統公屋的市民,可於正式上樓前入住環境較好的居住空間,改善生活。該概念提出僅一個多月時間,港府便於上週公佈了首批四幅興建簡約公屋的選址地點,合計可提供近萬個單位,相當於目標供應量三成左右,此舉反映出本屆政府貫徹急民所急高效施政理念,值得稱讚。不過,從最新公佈的資料可見,簡約公屋單位平均造價略高,選址亦在較偏遠的地區,未來可能要加入更多交通配套設施,令整體投入增加。因此政府在發展簡約公屋時應考慮到成本效益,力求物有所值的同時,切合基層市民的生活需要,以避免浪費資源。據政府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簡約公屋項目的設計和建築工程估計需花費近二百七十億元,即三萬個單位,平均每個單位成本近九十萬元,與目前公屋單位平均建築成本的六十五萬元相比較,高出了一截。同時,若簡約公屋如過渡性房屋般,於落成使用約五年時間後便要拆卸,便給予人浪費資源的感覺。因此政府發展時必須將成本效益放在首位,盡可能地以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來設計和興建簡約公屋。事實上,傳統公屋供應量不足是本港房屋問題的癥結所在,若政府計劃興建樓高近二十層的簡約公屋,為何不能考慮改變原有土地用途,藉著發展簡約公屋的契機來引入新式、高效的建築方法,來發展新型公屋社區。同時間,現時本港市區內有大量的傳統工廈「熟地」資源,這些「熟地」均在交通配套成熟的市區地段,且不需從零開始建造,只需改變工廈發展條例上限制,並給予工廈業主更多的改建便利和誘因,短時間內就能提供大量的過渡性居住空間,緩解基層市民的居住問題的同時,更符合成本效益。
郭靈 : 公共事業應盡社會責任
2022-11-29
0
0
中電和港燈上週宣佈明年加價事宜,驟眼看中電電費較本月上調6.4%、港燈上升5.5%的加幅似乎並不算太大,惟在心水清的議員追問下才發現,今次兩電加價是以11月當前的價格來計算,有別於過往以1月電費價格計算的做法,若以過往方法計算,中電和港燈的淨電費實際按年加幅分別是19.8%及45.6%,創歷年新高,隨即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筆者認為,現時本港疫情未散,未能實現免檢通關,百業仍處在艱難時刻,且要提防外圍因素衝擊經濟,兩電作為公用事業,在已坐享利潤保證下理應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若兩電不顧社會責任「賺到盡」,只會令更多中小企和基層市民雪上加霜。港府有必要趁明年中期檢討的時機,檢討現時實行的機制,以避免兩電瘋狂加價衝擊到基層民生和經濟。要知道,近三年的疫情令本港經濟持續低迷,今年第三季GDP初值為負4.5%,可以預計全年經濟數據亦難言樂觀,各行各業的中小企面臨倒閉窘境。反觀兩電,不但擁有本地市場壟斷地位,且因與政府簽訂了利潤管制協議而受到保護,不僅只賺不賠,更可以藉著投資更多發電機組等固定資產,將成本完全轉嫁予市民,對市民大眾甚不公平。儘管兩電解釋稱,是受到國際能源價格上升及俄烏戰事等因素影響才迫不得已加價,惟本港不像歐洲各國般依賴進口俄羅斯能源,且本港發電主要由煤、天然氣和核能組成,兩電的解釋似乎難以釋除公眾對兩電不願承擔社會責任的質疑。事實上,本港經濟及民生未見全面復甦跡象,市民大眾及中小企業都期望兩電作為公用事業能發揮同舟共濟的精神,與港人共渡時艱。然而,兩電似乎最關心的仍是股東利益,堅持賺足8%准許利潤,這有違市民期望的同時,亦辜負了政府給予兩電優待政策的初衷。因此港府有必要在明年中期檢討兩電利潤管制協議時,研究修改現行的機制,盡力為市民把關,令享受政府政策保護的公用事業,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與市民大眾共渡時艱。(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香港資深時評人)
郭靈:學好二十大精神 探索發展新機遇
2022-11-21
0
0
在二十大勝利閉幕後,本港各界掀起學習二十大精神熱潮,上週多家本地社團接連舉行了二十大精神分享會,中聯辦主任駱惠寧亦有出席,並以「偉大變革」、「使命任務」、「戰略機遇」和「團結奮鬥」四個關鍵詞,分享了自己對二十大精神的學習體會,以及闡述了國家發展與香港機遇的深刻關聯。駱惠寧主任指出,二十大報告關於「一國兩制」的論述在歷次黨代會報告中分量最重,充分體現了「一國兩制」事業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是推動香港開啟由治及興新局面的行動指南,而當前香港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絕不是輕鬆敲鑼打鼓就會實現,社會各界要無懼反中亂港勢力的抹黑,堅定投身於《香港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等重大鬥爭,體現報國為民的忠誠。同時間,駱主任強調,香港社會各界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的重大要求,堅持學原文悟原理,並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今年7月1日在港重要講話結合起來,在融會貫通、做好工作、解決問題上下功夫。筆者認為,二十大科學地規劃了未來五年國家發展的目標和方向,並將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區納入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之中,是香港未來發展和產業升級轉型的新機遇。因此香港要積極發揮好「超級聯繫人」角色,對內要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大灣區進一步融合協同發展;對外則要進一步擔當起外循環和國家對外開放的橋頭堡,爭取與其他經濟體締結更多雙邊自貿協議的同時,早日加入如RCEP等的經貿協定,為國家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正如駱惠寧所說的,早前全球主要金融機構的負責人幾乎都親身來港出席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充分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未來和香港「一國兩制」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要知道,現時全球發展的最大機遇在亞太區,而亞太區最大的發展機遇在中國,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在國家的支持下只會更加凸顯,因此本港社會各界要積極推動二十大精神在港落地,把二十大精神貫徹到具體建設中並深掘發展新機遇,藉此開啟香港由治及興的新局面。(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為香港資深時評人)
1
2
3
4
5
6
下一页
郭靈-紫荊雜誌_紫荊網
郭靈,專欄作家、時評員、港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香港經貿商會會董。每星期堅持發專欄文章,提出評論和自身觀點,講好中國故事,文章在東盟多家主流華文媒體刊登。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