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說”開欄語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在維持身體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張北平主任醫師及消化道早癌中西醫結合防治團隊將通過本專欄定期推送消化疾病的養生保健及中西醫防治知識,為您的消化健康保駕護航!歡迎持續關注。
第228期
不知何時起,曾經充滿活力的小吳變得無精打採。起初,他只是感到輕微的疲憊,誤認為是工作壓力所致,以為稍作休息便能恢復。然而,隨着時間推移,這種疲憊感愈發加重,氣短乏力,他的食慾也隨之減退,曾經鍾愛的美食如今也提不起興趣。體重逐漸下降,衣服變得寬鬆,焦慮的情緒開始籠罩他,影響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在朋友的推薦下,小吳決定前往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尋求專業幫助。醫生詳細詢問了他的生活習慣和身體變化,並安排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檢查,以排除代謝性或器質性等病變。檢查結果顯示,小吳的身體並無明顯器質性或內分泌代謝問題。結合小吳的症狀、舌象和脈象,醫生診斷他患有疲勞綜合徵,屬於中醫脾虛證。隨後,醫生為他辨證開具了中藥處方,並特別提醒小吳避免冷飲,保持三餐規律,舒緩情緒,適量運動,作息規律,避免熬夜。
小吳按照醫生的囑咐開始了中醫治療和調養。隨着治療的深入,他的身體逐漸恢復活力。食慾恢復,體重回升,面色紅潤,精神狀態明顯改善。小吳的轉變令周圍人驚歎,他們都來詢問他恢復健康的祕訣,小吳微笑着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大家紛紛感嘆道中醫真是博大精深。
【北平說】
什麼是消瘦?
消瘦是指體重顯著低於正常範圍(低於標準體重的10%以上),並伴有肌肉減少、脂肪消耗等狀態。消瘦可能由營養不良、代謝失調、慢性疾病等多種原因引起,而從中醫角度看,脾虛是消瘦的重要根源之一。
脾虛與消瘦的關係
從中醫角度來看,脾是“後天之本”,主要負責運化水谷精微(即食物和飲水中的營養物質),並將其轉化為氣血以滋養全身。脾的功能健康與否,直接影響身體的營養吸收和能量代謝。如果脾氣虛弱,運化功能失調,食物中的精華無法被充分轉化,導致營養吸收不足,最終表現為體重下降、乏力、面色萎黃等消瘦表現。
中醫如何改善脾虛導致的消瘦?
1.飲食調理
健脾食材:山藥、薏苡仁、白扁豆、紅棗、黨蔘等有助於健脾補氣。
溫性烹飪:採用蒸、煮、燉等方式,減少生冷食物的攝入。
規律進食:避免過飽過餓,少量多餐可以減輕脾的負擔。
2.中藥調理
經典方劑如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香砂六君子湯等,常用於健脾益氣,但需在專業中醫醫生指導下使用。
3.生活起居
作息規律: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適度運動:選擇輕柔的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有助於氣血循環。
4.情緒管理
過度思慮會損傷脾氣,保持樂觀情緒對脾胃功能的恢復尤為重要。
消瘦的信號與就醫建議
消瘦是身體健康發出的一個信號,中醫認為脾虛可能是關鍵原因之一。但如果出現持續性的消瘦或伴有其他不適症狀,建議及時就醫,排查糖尿病、甲狀腺、腫瘤等潛在疾病。常見檢查包括血液檢查評估營養狀態和代謝功能、消化系統檢查如胃腸鏡、影像學檢查如X光、CT以排查器質性病變等。內分泌功能檢查(如甲狀腺功能測試)、腫瘤標志物檢查也是重要的輔助檢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