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香港足球總會主席 霍啟山
球員在綠茵場上奔跑,揮灑著青春與汗水;精彩的體育競技,上演希望與夢想的交織,讓人看到香港足球運動的無限激情與可能。當然,足球強國夢若要照進現實,不論是實際行動、體育資源及政策支持都是不可或缺的。
加強與內地體育界交流合作
中央政府歷來都為香港足球事業指明方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於2015年1月26日審議通過《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對足球改革部署藍圖,“足球產業是體育產業中最大的產業,中國以推進足球改革與發展作為突破口,力爭一段時期內,將體育大國建設成為體育強國”。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我們要堅持以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遵循,全面深化改革,勇於創新,奮力開創體育強國建設新局面。我們的體育系統要主動對標全會精神、對標體育強國建設的要求,用創新思維和辦法應對、解決新情況新問題,繼續創造中國體育新的輝煌。據國際足協數據,中國香港男足世界排名為第158名,在2023年舉辦的杭州亞運會中,中國香港足球代表隊更是歷史性打入亞運四強。未來,我們將繼續背靠祖國,增強與內地體育界交流合作,擴大體育資源聯動網絡,助力香港及整個粵港澳大灣區足球發展。
談及香港與內地的足球交流和發展是繞不開“省港盃”的。創辦於1979年的省港盃是粵港兩地一個標誌性的體育盛事。每年省港盃在香港和廣州各舉辦一場比賽,四十多年來一直是兩地友好交流的象徵。今年是新冠疫情後再次復辦省港盃,特別邀請了首屆省港盃香港隊和廣東隊的球員,兩地元老聚首一堂,那份由球場延伸的友誼,特別叫人感動。
今年7月“龍騰大灣區 助力十五運”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足球交流賽在廣州舉行,160名來自香港、澳門及內地9市的青年球員參與競技交流。看到年輕球員在場上的拼搏與激情,我感覺充滿希望。該次活動由廣東省港澳辦、香港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廣東省體育局、廣州體育學院主辦,三地體育組織承辦,為大灣區運動員提供了體育文化的交流平台。對香港而言,此次賽事既增強了本港的足球氛圍,亦為年輕球員提供了認識內地同齡人、分享技術、共同成長和良性競爭的機會。
中國香港足球總會(香港足總)廣西訓練基地於今年10月正式揭牌,是香港足總首次與廣西合作,可以善用更多內地場地資源,從長遠角度有助於緩解香港地少人多、培訓場地供不應求的問題,同時為青少年男女足球隊教練和裁判提供了培訓場地,更好地促進了兩地足球隊切磋球技,提高了教練、裁判和球員們的應賽水平。
此外,港超球會東方體育會今年10月也聯同順德東方足球隊,與貴州榕江“村超”達成了協議,共同推動足球及校園發展計劃,由香港東方足球隊提供教練及技術支援,順德東方足球隊提供場地、平台建立聯賽體系,讓香港球員有更多機會參加內地賽事。
我們也可以以這些合作為基礎,考慮向深圳、廣州、東莞和珠海等地借用場地進行集訓,應對香港訓練場地不足的問題,同時促進球員、球會間的深度交流。共同為培養優秀的體育未來人才貢獻力量。畢竟兩地足球同謀發展,互惠共贏,有利於提升大灣區整體足球水平,長遠來看亦可增強國家的軟實力。
組建大中小學體育聯盟 培養體育人才
培訓運動員宜從小開始。國家體育總局原副局長段世杰曾形容,足球是精神文化產品,不是物質產品。所以,從足球文化的角度切入,選好培養好足球運動的好苗子,對發展足球運動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多年來,國家教育部全力推進校園足球工作,不斷提高校園足球治理能力,到2023年,教育部認定並命名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共5,727所,極大地提高了整個國家足球運動的普及程度,也為選拔專業足球運動員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從大灣區體育運動的發展角度,我們也應該把粵港澳三地的體育交流規範化、常態化,嘗試組建大中小學體育聯盟,為年輕人提供更多了解和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這樣的舉措不僅能夠提升青少年的體育素養,還能增強他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為祖國培養未來的體育人才。聚焦在足球運動上也是如此,只有增強了足球運動的普及度,增加了規範化、常態化的技術交流,並在此基礎上增強幾方在技術和應賽技巧上的交流和配合,中國足球才能有更大程度的發展,國家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才能在青年人的心底油然而生。
當然,無論是職業球隊還是青少年足球隊,教練都是球隊成敗的關鍵人物,事先制定合適的訓練和應賽計劃,增強球員的體能、培養球員的技術、激發球員的潛能,將球員的能力發揮到最大化,也才能帶領團隊在各大比賽中表現出最佳狀態。所以,組建大中小學體育聯盟,將三地、大灣區城市之間的體育交流常態化、規範化,不僅是培養足球運動員的必經之路,也是培養優質教練員的通途。
倡設大灣區足球聯賽 提升區域水平
想要推進足球事業長遠發展,需要內地與港澳足球運動組織攜手邁向專業化。中國足球產業發展基金,於今年9月起設立“社會足球青訓質量提升行動計劃”公益項目,以資助機構聘請高水平教練、統籌資源提升機構教練員執教水平、扶持隊伍建設、鼓勵參賽等措施,加強青訓機構能力建設,為足球事業持續、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香港足球也需要更多專業人才,包括教練、裁判,以及賽事管理人員。我們可以共同舉辦專業培訓班,邀請內地專業人士來港交流,提升本地教練和裁判的專業技能。在提高香港足球整體水平的同時,也為內地專業人才提供展示平台,促進大灣區內部足球運動的高質量發展,實現雙贏的局面。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在2025年11月舉行,由粵港澳聯合承辦,我們可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推動大灣區體育交流,在足球領域上進行一系列交流,推動更多香港青少年球員到內地訓練,邊交流技術、邊認識國情,學習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圓夢港超、中超。
長遠來看,設立粵港澳大灣區足球聯賽,是提升各地足球實力的重要途徑。藉此,運動員之間獲得更多接觸,讓香港球隊與內地球隊之間比賽更頻繁,提升雙方實力,甚至提高整個區域的足球水平;也可以為球迷提供更多觀賽機會,持續保持和增強他們對足球的熱情;還可以通過把大灣區各城市之間的互動往來變為常態,擴大觀眾群,吸引更多的贊助商和投資者關注香港及大灣區足球,推動足球運動全面發展。
以足球賽事帶動盛事經濟
香港啟德體育園將於2025年第一季開幕,現已陸續舉行測試賽和演唱會,為開幕作最後準備。當中包括可容納約5萬名觀眾、配備可伸縮天幕的主場館,還有真正的草坪可以進行頂級足球賽事。這一場館建設為香港足球帶來了新的希望,除了作為加強港足青訓系統的訓練基地之外,還可以舉辦邀請賽和定期盃賽,進而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足球交流的舞台,促進不同地區球隊之間的相互學習、借鑒,讓不同城市的年輕球員彼此激勵,共同成長。
香港政府正積極吸引及推動更多國際盛事在香港舉行,以推動盛事經濟,其實足球也是很好的文化交流媒介。就如內地貴州榕江的“村超”聯賽,成功地將足球與地方文化相結合,吸引了大量村民和旅客,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這一模式值得香港借鑒。
同時,也要借鑒海外的成功經驗,設計更多的互動環節,提升“球迷體驗”。例如,持續舉辦系列免費足球賽事,讓足球成為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讓觀賽成為一種社會潮流活動。這樣,既可以提高比賽的入座率,又可以增強市民對足球的投入感,進而塑造一個充滿活力的足球文化氛圍,進一步提升香港足球的影響力。
我們還要舉辦各種球迷活動,增強球迷歸屬感,讓他們成為香港足球發展的支持者、貢獻者。例如,球場內外設豐富互動體驗及採用“睇波吃遍全國特色”的構思,把球場變成“旅遊勝地”,真正做到18區“日夜都繽紛”。球賽前表演及周邊活動也不可少,可以18區特色、季節時令為主題,設計球隊吉祥物、球衣,甚至與受歡迎的卡通或明星聯名推出周邊商品,並串連地區特色的旅遊體驗服務,一條龍吸引消費。
展望未來,香港足球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努力與創新,必須善用內地資源、參考海外經驗,擴大資源網絡,促進足球專業化發展。隨著巴黎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內地奧運健兒訪港熱潮以及第十五屆全運會即將召開,我們要把握機遇,推廣體育運動,培養未來體育人才。正如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所說,期待與內地健兒相約粵港澳大灣區,在全運會的舞台上再展英姿。我們要攜手共進,推動香港和內地的體育文化交流,讓足球成為我們共同的語言,講好中國的足球故事。相信香港足球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為我們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貢獻力量,助我國年輕一代建立民族自豪感,努力在國際足球賽上爭取國家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