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特區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昨日(15日)在網誌中指出,港口是本港重要資產,政府一直為業界尋找新增長點,例如與廣西北部灣開通“天天班”班輪服務,讓香港連接上西部陸海新通道這一國家重要戰略規劃。未來,政府會繼續推出不同措施鞏固香港港口的國際化地位,包括於今年年底前完成構建數碼化港口社區系統、打造香港成為高質量的綠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和交易中心等。
香港有識變應變求變基因
陳美寶表示,香港港口有鐵三角優勢:高度國際化的傳統與聯繫世界的網絡;背靠祖國的龐大市場、鄰近大灣區8600萬人口的優越地利;更重要的是應對挑戰時,香港有着識變、應變、求變的DNA。香港航運服務業瞄準高價值冷鏈貨運,全方位提供優質物流服務。葵青貨櫃碼頭共有7800冷藏箱插座,數量是華南之冠;亦有高效的“Hotbox”特快處理服務,由從貨船卸貨,到貨櫃車向目的地進發,最快只需15分鐘;另外,香港高度國際化的環境和自由港地位,貨主隨時都可以無顧慮把貨物轉往其他市場。
“天天班”通道連接廣西北部灣
陳美寶以在內地與香港非常熱門的智利車厘子為例,指出口商把車厘子運到香港後,只需在21日航程上多加幾個小時即可轉運到華南各主要蔬果市場銷售;若突然遇上市場變動,想使用冷鏈儲存再找買家亦可。這種“客有所求,我有所應”的靈活服務,正正就是香港人DNA的體現。香港港口的智能化發展及多元及高質量服務亦是吸引力所在。“車厘子快線”只是香港高端港口品牌的其中一張亮麗名片,香港作為自由港,清關快、效率高的優勢亦可擴展到其他冷鏈貨物,例如夏季的榴槤,以至高價值凍肉等。
陳美寶表示,當局一直積極推動與大灣區及其他省市的協作,全力建立通達內陸的“鐵海陸江”立體聯運體系,將香港港口貨物腹地進一步向外拓展。例如去年“渝深港圖定班列”開通,提供每周平均三班由重慶直通鹽田的貨運列車服務,並再由鹽田以駁船將貨物轉運至香港,令成都及重慶的貨物可在三天內抵達香港。另一方面,香港已經和廣西北部灣開通“天天班”班輪服務,讓香港連接“西部陸海新通道”。
拓展綠色船用燃料交易中心
除了高效物流,陳美寶指出,香港港口亦邁出重要一步,完成香港水域內首次船對船液化天然氣(LNG)加注。當局致力將香港打造為綠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除了為海運未來創造經濟新增長點,亦致力為保護地球環境作出貢獻。當局會繼續與業界攜手把綠色發展成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底色,打造香港成為綠色船用燃料交易中心,利用香港穩健的金融系統和法律體制,向世界說明香港是相關企業拓展業務的不二之選。
陳美寶指出,港口是香港重要的資產,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石。面對重重挑戰,特區政府與業界攜手,發揮香港創新求變的精神,為行業尋找新增長點,在業務上推陳出新。當局會以三個“提量”,一個“提質”增強港口競爭力。“提量”方面,即開拓新興市場、新航線;透過加強區域協作增加貨量;以及加強中轉業務。“提質”即繼續發揮香港高度國際化的優勢,繼續邁向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
陳美寶表示,會繼續透過不同措施鞏固香港港口的國際化地位,相信憑藉政府與業界齊心努力,定可達致匯四方貨、集八方船、港通天下的美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