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雜誌(記者 周霞)3月11日江門報道: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國家戰略背景下,涉外法治人才的培養成為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五邑大學充分發揮僑鄉資源優勢,積極探索“涉外法治+外語+僑務”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為大灣區建設注入新的活力,也為國家涉外法治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2024年12月,五邑大學成功舉辦了“新形勢下涉外法治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並與暨南大學僑務與法治研究中心合作共建,正式揭牌“暨南大學僑務與法治研究中心五邑大學分中心”。


此後,該校通過一系列舉措,加快構建“涉外法治+外語+僑務”特色人才培養模式,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的相關部署。
重構課程體系,打造“三位一體”涉外法治教育模式
五邑大學以法學學科為核心,整合外語、國際關係、僑務管理等多學科資源,重構法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
學校增設涉僑涉外法務專業模塊,打造“基礎法+涉外法+僑務管理”的“三位一體”課程體系,涵蓋國際法、英美法、港澳基本法律制度等涉外法治課程,以及僑務法理論與實務、僑務社會工作等僑務特色課程。外國語學院也增設涉外法治課程模塊,構築“英語/日語+涉外法治+僑務”課程體系,強化“為僑服務”的人才培養特質。
打破學科壁壘,推進跨學科交叉融合
該校政法學院立足法學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面向英語專業及其他非法學專業本科生開設法學(涉外法治)輔修專業,培養通曉國際規則、精通涉外法律實務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

同時,學校特設英語、日語輔修專業,提升學生的語言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破解涉外法治人才的跨文化溝通短板。
創建創新實驗班,培養“工科+涉外法治”跨界人才
五邑大學以工科學生為核心,組建“知識產權保護+涉外法治”創新實驗班,打造雙模塊課程體系,建設大灣區工程技術涉外法治案例庫。
該校通過組織師生參與涉僑權益保護、跨境投資合規等地方專項法律服務實踐,推動“工科+法律”知識體系的貫通應用,培養既具備工科專業知識,又精通國際法律規則的複合型人才。
展望未來,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未來,五邑大學將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完善課程體系,加快高素質複合型、應用型涉外法治人才的培養。學校將充分發揮僑鄉資源優勢,緊抓毗鄰港澳的地緣優勢,為“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堅實的涉外法治人才支撐,助力大灣區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質量發展典範。

五邑大學的積極探索,為大灣區涉外法治建設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也為高校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提供了成功範例。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廣闊舞臺上,五邑大學正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高校的使命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