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剛:把握發展定力 構建資本市場安全港-紫荊網

嚴剛:把握發展定力 構建資本市場安全港

日期:2025-04-10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嚴剛

美國對全球多個國家與地區橫征關稅引發的全球金融市場持續震盪,引致外界深深擔憂影響全球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美國或將邁向不可逆轉的衰退,並由此引起全球資本市場的整合重組,香港作為具有“兩制”優勢自由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在新一輪的資本市場重組過程中,以其自由港的完整靈活的市場機制,預期將能夠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源源不斷地流入,並在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過程中,在轉口貿易方面再度發揮國際貿易中心的重要作用,從而為資本市場構建基於普通法治保障的規避風險的安全港。

由美國加徵關稅引致的市場大幅波動,本質上是逆全球化浪潮衝擊全球產業鏈重構的經濟要素重新優化配置的必然過程。毫無疑問,這場危機必然會打破過去三十年“低成本全球化”的既有模式,全球資本流動模式、企業風險管理邏輯、國際貨幣體系均面臨著難以回避的必然進行的戰略調整與發展挪移。作為全球最自由的市場經濟體,香港在複雜局勢中既面臨資本撤離新興市場的短期壓力,更蘊含著結構性戰略機遇——全球資本避險需求激增、離岸金融中心功能重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金融科技革命深化四大趨勢,這也正是香港鞏固國際金融樞紐地位的歷史性戰略性發展契機。

美聯儲激進加息週期下,全球美元流動性呈現“向核心市場聚集”特徵。香港作為亞洲最大跨境資金蓄水池(2024年存款總額超17萬億港元),可通過優化聯繫匯率制度透明度、擴大美元融資工具創新(如ESG掛鉤外匯掉期)、建設24小時全天候美元清算網絡,鞏固香港作為“亞洲美元心臟”及跨境人民幣交易結算中心的自由市場功能。

隨著市場風險的持續增加及未來發展趨勢的不穩定性,作為全球社會經濟穩定增長引擎的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預期將繼續不斷地發揮全球經濟穩定發展壓艙石定心丸的中堅作用,也因此,全球投資者對包括人民幣等非美元資產配置需求大幅攀升。香港應加速推出人民幣、黃金、大宗商品衍生品組合產品,探索將虛擬資產(如合規加密貨幣ETF)納入多元資產配置框架,尤其是充分利用“一國兩制”的制度性優勢,加大人民幣衍生交易產品作為對沖美元波動、規避市場風險的市場份額。港交所可借鑒新加坡SGX模式,推出掛鉤東南亞基建專案的REITs創新產品,構建“新興市場風險對沖中心”及其相關的投資產品。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引發的全球產業鏈重構,強化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跨境融資樞紐的功能。產業鏈區域化催生企業“中國+N”佈局,也為香港打造“區域總部融資平臺”創造了新的可能。為此,針對包括中資企業在內的跨國企業在稅率相對較低的東南亞擴張產能,發展項目融資與供應鏈金融結合的“產能轉移貸”,並為內地科技企業出海設計“專利質押+離岸研發中心”的跨境融資模式。與此同時,充分發揮香港普通法的法治核心優勢,推廣香港法律在跨境貿易合約中的適用範圍,利用在建的國際調解院,構建爭議解決樞紐地位,提升香港競爭力及軟實力。

SWIFT數據顯示,2024 年 8 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占比為4.69%,貨物貿易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占同期貨物貿易本外幣跨境收付金額的比例為24.8%,同比提高6.6個百分點。截至2024年末,人民幣位列全球第四位支付貨幣、第三位貿易融資貨幣,人民幣國際化水準穩步提升。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區,長期保有近萬億元的人民幣存額,進一步擴大人民幣的交易範圍及投資產品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是要繼續擴大人民幣債券品種(如粵港澳大灣區專項債);二是要推動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與FPS快速支付系統對接;三是要建立離岸人民幣流動性“壓力緩衝池”,聯合內地央行完善貨幣互換機制,並在兩制基礎上,創新市場跨境流動機制;四是通過發行人民幣綠色債券等投資工具,以香港所長服務貢獻國家所需。

毫無疑問,香港的最大優勢在於獨一無二的“兩制”,這也是香港勇於創新敢於破局,推動金融科技革命的底氣所在與突破口。在進一步完善證監會發牌制度基礎上,可設立“跨境數字資產試驗區“,允許合規機構開展穩定幣跨境結算、代幣化債券發行等創新。重點吸引Web3.0基礎設施開發商,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科技產業集群的優勢,打造“監管科技(RegTech)創新基地”在灣區先試先行,並在灣區成功的基礎上,推展至東南亞及更廣泛的區域。同時,借足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跨境試點政策,率先建立“負面清單+白名單”數據流動機制。推動AI投顧、智能風控等跨境服務,建設亞洲金融科技人才認證中心。

毫無疑問,美國高關稅政策將不可避免地摧毀二戰後確立的國際秩序,並極有可能導致國際局勢邁向新的多元多極社會,亦有可能出現短時間的國際貿易及合作的渾濁無序狀態,為此,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並使之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特別是產業鏈重構過程的重要板塊與核心樞紐。為此,應加快深港合作步伐,把河套地區打造成為跨境金融科技走廊,帶動粵港澳大灣區形成以新質生產力為核心要素的“金融+科技+產業”的大灣區創新生態,使大灣區不僅僅是國家持續增長的驅動者,也是全球經濟持續發展的推動者。與此同時,把握對等關稅導致的全球各個關稅區稅率的提升,發揮香港自由港零關稅的優勢,再造以奢侈品為核心的購物天堂,這也是香港危機中的絕佳的新商機。

面對全球社會秩序重構,經濟要素重構,香港需超越傳統“超級聯繫人”角色,向“高附加值創造型國際金融中心”轉型。通過構建“雙循環戰略支點+金融科技創新引擎+可持續發展標準中心”三位一體的新定位,香港不僅能化解短期市場波動衝擊,更將在國際金融體系變革中確立不可替代的戰略高地。這在客觀上要求特區政府展現敢於破局的更強的制度創新能力,在維護自由市場原則的同時,主動塑造符合全球變革趨勢的金融生態體系。

特首李家超8日回應全球市場波動時表示,美國不再奉行自由貿易,破壞多邊貿易體制,濫施關稅,破壞世界經貿秩序,霸淩野蠻,破壞全球消品供應鏈穩定性,產生多種連鎖效應,特區政府會在7方面應對風險,要繼續進一步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強國際交往合作,擴大香港經貿朋友圈,與更多國家及經濟體簽訂自貿協定;加快產業升級轉型,開展高增值、創新的經濟模式,強化數字貿易;加大發展科技創新,吸引高端人才,引進更多重點企業,強化香港競爭力;把握多國需分散地區風險的大趨勢,吸引更多資金進駐香港。

總而言之,本港金融市場面對的衝擊與風險無可避免,美國的瘋狂打壓雖然會給中國的持續穩定發展帶來一定壓力,但是,這種外部的壓力就是持續創新發展的動力。屢遭美國圍堵打壓的華為集團,2024年全球銷售收入重回歷史高位的8,621億元人民幣,淨利潤達626億元人民幣,這就是中國越壓越強力、越壓越反彈的最好說明。面對持續動蕩的國際資本市場,香港特區更要堅定背靠祖國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保持足夠的市場定力,在危機中把握機遇,為國際資本、特別是新興市場構建資本自由有序流動的避風港安全港。

(本文作者係立法會議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劉可熠 校對:李博揚 監製:連振海
習近平同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會談
盧寵茂與深圳市發改委主任會面 交流兩地藥物醫療器械發展
世衛組織宣布因預算缺口裁員重組
李家超浙江行:探科創前沿 拓浙港合作新局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