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精特新“京品出海”推介交流會成功召開-紫荊網

專精特新“京品出海”推介交流會成功召開

日期:2025-05-09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紫荊雜誌(記者 莊蕾)北京報道:58日,作為2025年第二十七屆北京科博會的貿易投資促進活動之一,專精特新“京品出海”推介交流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成功召開。推介交流會依托北京科博會平臺,匯聚政府部門代表、企業代表、海外機構代表、服務機構代表等各界精英、行業專家以及加拿大、哈薩克斯坦、委內瑞拉、多哥、圭亞那、喀麥隆、毛裏求斯、津巴布韋等多個國家駐華代表200餘人,凝聚共識、共謀發展,助推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加速開拓海外市場,全方位提升國際競爭力。

創新引領,護航企業破浪出海

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正以強勁的創新活力和前沿技術,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出卓越的出海潛力。為助力這些企業加速開拓海外市場,全方位提升國際競爭力,北京市政府持續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支持力度,取得顯著成效。

北京市貿促會一級巡視員劉洋在致辭中表示,北京市貿促會作為連接政府與市場、國內與國際的橋梁,多年來,始終堅持以“聯通世界、服務企業”為己任,積極搭建覆蓋政策扶持、市場拓展、資源調配、風險管控的一站式、全鏈條、國際化服務體系,充分發揮聯通政企、融通內外、暢通供需的獨特作用,加強國際經貿信息供給、拓寬國際經貿往來渠道,在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中展現貿促擔當。

北京市經信局二級巡視員張宇航在致辭中指出,截至2024年底,全市在營中小企業達213.3萬家,新設經營主體26.6萬戶。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企業10199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35家,連續三年保持全國“小巨人”第一城地位。在實現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量突破1萬家的同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總營收也突破1萬億元,實現專精特新企業家數與總營收“雙破萬”的目標。

今年2月,北京市經信局、北京市貿促會聯合發布《關於征集2025年度專精特新出海企業及其產品信息的通知》,動態收錄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及產品信息。《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出口產品參考目錄》(下稱“《目錄》”)在會上正式發布。

截至目前,《目錄》已收集企業161家,涉及機器人與自動設備、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電子與通信技術等多個行業。該《目錄》也將按行業分類精准對接海外商協會、駐華使領館等機構,並通過科博會等國際平臺定向推介。

博觀約取,案例學習紮穩出海路

北京市已湧現出大批成功揚帆出海的標杆企業,他們在智能制造、醫療器械、數字技術等領域的探索,形成了可複制的“出海經驗”。

在企業出海形勢與市場分析環節,北京國際商會出海專委會中企出海與方案專家靳曉旭作《中企出海趨勢與破局之道》主題分享,深入探討了當前國際市場的最新動態與機遇,為與會企業出海策略的制定提供智慧參考。

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科技金融中心)總經理田海鵬作《專精特新企業全周期服務方案》主題分享,他指出,在賦能新質生產力的征途上,金融機構不再是傳統的資金提供者,而是推動企業創新的催化劑。確保金融服務與企業實際需求的匹配度,就是保障科技產業的健康發展。

“京品出海”案例分享環節,《目錄》中優秀企業代表北京洛必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萬東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光潤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企業分別圍繞人工智能機器人、醫療影像設備、光纖通信分享了他們的成功出海案例,為與會企業、機構提供寶貴經驗。

標杆亮相,展現“京品”企業硬實力

企業特色產品推介環節,邀請北京理工雷科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杉數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水木東方醫用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安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各自分享了他們的創新產品與技術,涉及測試儀器、人工智能、醫療機器人、網絡安全等多領域,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商協會、貿促投資機構及企業家們的廣泛關注。

此外,推介交流會還設置自由洽談交流環節,在會場設立洽談交流區,為與會企業、嘉賓提供交流契機,在思想碰撞中結出務實合作之果。

專精特新“京品出海”推介交流會,為專精特新企業搭建了一個全面而高效的平臺,使其能夠充分展示自身實力、拓展國際市場、對接優質資源、洞悉出海策略。同時,也為國內外商協會、貿促投資機構及企業家朋友們提供了深入了解北京市政策利好與企業特色產品的寶貴契機。

未來,專精特新企業也將持續夯實科技實力,緊抓時代機遇,積極穩妥推進出海戰略,以創新能力強、配套能力突出、掌握關鍵技術為核心優勢開啟一條中國特色高質量出海的新路徑,為首都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譜寫新時代屬於專精特新企業群體的國際化發展篇章。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莊蕾 校對:馮琳 監製:魏東升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