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第三屆香港國際文化創意博覽會(簡稱“香港文博會”)於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盛大啟幕,一場為期四天的文化盛宴就此展開。本屆文博會以“打造中國文化出海平台”為使命,依託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獨特優勢,匯聚全球文創力量,搭建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走向世界的堅實橋樑。東莞與佛山兩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莞佛”)項目作為大灣區文化代表,以聯合展館形式精彩亮相,受到廣泛關注。香港文博會主席梁天富先生親臨現場指導,對包括“莞佛”參展團的大灣區文化力量給予高度關注與支持。
開幕式匯聚共識共促文化出海
開幕式上,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霍啟剛、紫荊文化集團副總經理薛麗軍、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施文麗等嘉賓先後致辭,從文化產業推動、區域協同合作及中華文化國際化傳播等多個維度,闡述了文博會的重要平台作用。匈牙利、津巴布韋、俄羅斯駐香港領事館代表亦到場發言,表達祝賀與合作意願,彰顯了文博會的國際影響力。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理事、香港民族文化促進交流會會長李樂眉女士、粵港澳大灣區水墨概念協會會長江玉庭女士、香港著名建築師何偉明先生、香港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副祕書長黃迪華女士、加拿大WEMEI品牌創意總監Mark Ming先生等,對“莞遺”的組織表示讚賞。各協會和藝術家們支持和發聲,希望為“莞遺”未來發展的多元化、國際化帶來更多機遇。
中國京港澳總商會祕書長、全國協同發展委員會主席劉嚴對“莞遺”和其組織的“莞·佛非遺”展團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非遺傳承、非遺創新和文化出海做出的努力表示高度讚賞和堅定支持,希望通過商會的力量,藉助中國京港澳總商會打造的文化藝術品牌“中國故事”平台,助力“莞遺”發展,秉持著“讓世界聽懂中國故事”的宏大願景,以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使命,不斷挖掘、傳播承載著中華民族智慧與情感的文化瑰寶和非遺寶藏,在國際舞台上講好“中國故事”。
“莞·佛”聯合展示彰顯非遺傳承力量
本屆文博會,“莞遺”作為核心組織與支持單位,聯合東莞、佛山共九家藝術機構與文化團體,精心打造“東莞+佛山非遺人文藝術聯合館”。該展館匯聚了承載深厚歷史底蘊與家族智慧的非遺項目,集中呈現了東莞、佛山兩地豐富的文化根脈與創新活力。參展陣容包括:
東莞方面:東莞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限公司、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創意設計學院匠訫工作室、東莞市綠綺可慢古琴文化有限公司、東莞市匯一藝術展覽策劃有限公司、中國建築陶瓷博物館、東莞鰜魚洲文化創意產業園等。
佛山方面:香港岑氏書法、佛山市三水區民間文藝家協會、作家岑孝賢(燃木)的非遺文學書籍、佛山市三水區哥弟窯文化有限公司、佛山市三水區陶言四季文化藝術館。
深圳方面:深圳大白影業有限公司的非遺影視作品;深圳市集彩生活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藝術家朱則儒,融合了東方美學和西方幽默的雕塑作品,此次也展出了曾獲得法國藝術大獎的原創中國白瓷作品《撫琴》。
深植根脈探索創新融合
本次聯合展館不僅展示傳統技藝,更凸顯了非遺保護與傳承中的創新實踐與家族力量:
“莞遺”與東莞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松山湖社區學院、東職院創意設計學院、東職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合作,在東莞鰜魚洲文創園定期開展惠達數千人的大型非遺公益藝課和工作坊、大學生文旅、鄉村振興、非遺活化等項目,探索工業遺產與文化傳承的創新融合路徑,也促使“非遺在社區”的社區學院模式合作和實踐。其中,蘇江、黃文萍伉儷,蘇氏家族在推動東職院與“莞遺”的合作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並使東莞職業技術學院的聲譽走向國際舞台。
東莞市綠綺可慢古琴文化有限公司由廣東省級非遺(古琴嶺南派)代表性傳承人王可遜創辦,目前由王可遜、王子壽的王氏家族主理,致力於古琴文化和大漆藝術的推廣。與此同時,作為東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王可遜,東莞市“文藝兩新”青年藝術家王子壽,王氏家族也將東莞的莞香技藝和產品、東莞市文化館“大灣區文采會”項目帶入香港文博會向世界宣傳東莞。
匯一藝術策展公司由廣東省女畫家協會副主席劉婉儀、劉昆霖的劉氏家族為主理,致力於中國書畫的應用和推廣,特別是中國屏風、中式美學家居、古法黃金飾品等藝術品設計和研究。其家族發起的“速寫東莞”城市美術公益寫生,也不斷給東莞輸入新生藝術力量,宣傳東莞城市美學。
岑氏書法由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香港書法院院長岑寂秋先生創辦,由其子岑濤主理,展現書法世家的文脈傳承。而其女岑孝賢,創作具有嶺南特色的中國文學作品如《星島女孩》、《北江有魚》、《雄獅少女》等正在進入中國影視圈。同時,作為佛山三水區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牽頭帶領了佛山三水區民協會會員參加香港文博會,積極推動佛山非遺技藝走向更大舞台。
佛山市三水區哥弟窯文化有限公司主理人楊英才為佛山市非遺項目“石灣藝術釉(三水南山五彩)”代表性傳承人,其子在中央美院博士畢業後,則深度研究敦煌藝術繪畫,加以五彩陶作品結合,楊氏家族為佛山非遺帶來了數代堅守的窯火技藝和設計創新。
“莞遺”合作的北京非遺代表崔莉莉(74歲),為《裝飾繪畫》專業設計師,精通漆器的造型設計與裝飾設計,作品目前用作校園的非遺技藝展示和教學培訓。其子邵明,清華大學美術專業畢業,也受母親啟發正在學習開發“文化+AI科技賦能非遺”版塊。
深圳大白影業有限公司在非遺影視作品推動和保護宣傳方面亦有貢獻,其中,正在籌拍的院線作品《尋遺記》、《星島女孩》得到政府的重視,《北江有魚》吸引了珠江電影集團合作,並聘請了中國著名導演霍建起的加入,霍導在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任期內,多次提到“電影是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好途徑”,希望能助力推動中國影視出海。
同時,本次參參展團通過實物展示、技藝展演等形式,集中展示了東莞、佛山兩地代表性的非遺技藝,生動詮釋了家族傳承在非遺保護與發展中的核心價值,併爲“打造中國文化出海平台”積極建言獻策。
深化交流展望未來
第三屆香港文博會雖於6月2日圓滿閉幕,但“莞遺”仍將繼續致力於非遺和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護、研究、傳承、創新與國際傳播。此次成功策劃組織“東莞+佛山非遺人文藝術聯合館”,並獲得香港文博會主席梁天富的指導與中國京港澳總商會的公開支持,是其踐行使命的重要體現。
“莞遺”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鏈接首都北京,始終致力於非遺的保護、研究、傳承、創新與國際化傳播。非遺作為活態的文化資源,是講好中國故事、促進文明交流互鑑的重要載體。從岑氏書法的文脈延續到哥弟窯的技藝堅守,從匠訫大學生工作室的非遺活化實踐到“莞遺”的國際平台聚力,各方力量正合力構建傳統與現代、家族智慧與當代創新交融共生的文化生態。未來,“莞遺”將聯合政府、機構、協會、媒體將繼續以非遺為紐帶,深化區域合作,藉助香港國際平台,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舞台。以粵港澳為帆,藉助各界力量,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揚帆遠航,駛向更加廣闊的世界舞台,讓世界看見中國非遺之美,聽見中國創新之聲!